6月30日,亿纬锂能(300014.SZ)披露了招股书,冲刺香港上市,根据招股书,此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亿纬锂能匈牙利项目建设、马来西亚项目第三期建设、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作为电池生产商,亿纬锂能乘用车客户主要包括,宝马BMW、梅赛德斯-奔驰、捷豹路虎、现代起亚、广汽等,然而这些企业的电动化发展多数并不顺利,亿纬锂能在动力电池上的增速远不如电动车行业本身。
业内人士认为,在分类市场份额当中,亿纬锂能都没有明显优势,未来存在其他巨头挤占其份额的可能性。此外,原材料碳酸锂等价格连跌多年后处于历史低点,但近期业绩毛利率并没有明显改善,如果原材料波动加大,或将会影响未来毛利率水平。
动力电池跟不上行业增速?
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赴港上市后,动力电池企业都争先恐后,希望趁着香港这一波上市热潮顺利融资,加快海外业务布局。
亿纬锂能的主营业务是消费电池(包括锂原电池、小型锂离子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包括新能源车电池及其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动力电池方面来看,该公司的业绩增速远远跟不上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速水平。
亿纬锂能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滑0.35%,其中动力电池收入191.67亿元,同比大跌20%;归母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扣非净利润31.62亿元,同比增长14.76%。
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30.29GWh,同比增长7.87%,该数字远不如当年新能源汽车35%左右的销售增速水平。2024年,竞争对手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81GWh,同比增长18.85%。
亿纬锂能表示,车市竞争压力不减,因部分乘用车大客户车型销量不及预期,电池装机量受到一定影响,呈现波动态势。但亿纬锂能始终与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迅速响应市场需求。2024年,公司在乘用车领域新增公告的多款配套车型,将陆续交货进入市场。并且随着客户产品调整与优化,新上市车型销量表现亮眼,整体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渗透率达到40.9%。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53.2万辆,同比增长28.9%。
此外,亿纬锂能表示,合作的消费电池知名客户包括三星、Stanley Black & Decker、博世、小米、顺丰集团、思摩尔等;知名车企客户包括国际品牌BMW、梅赛德斯-奔驰、捷豹路虎等,国内知名车企广汽、一汽、长安以及知名新势力小鹏汽车(09868.HK)、零跑汽车(09863.HK)等,商用车客户三一重卡、吉利远程、东风商用车等,合作的知名储能客户包括中国移动、南方电网、ABB、台达电子等。
“为了贴近客户,响应需求,公司的马来西亚电池生产基地于2025年建成投产,是公司首个实现海外量产交付的工厂,规划覆盖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全系列产品;目前正在建设的匈牙利海外生产基地立足欧洲市场,预计2027年投产,为公司未来海外业务奠定基础。”亿纬锂能表示。
有汽车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亿纬锂能以前跟合资品牌的电动项目合作较多,这些品牌的电动车销量增速不如国内的其他造车新势力,未来业绩增速能否加快,取决于拓展与造车新势力的合作。
国海证券表示,小鹏汽车(09868.HK)部分车型电芯均为亿纬动力供应,搭载电池性能优异,公司充分享受车型增量,产能利用率向上弹性大,其他新势力项目的引入也值得期待。
市场份额有限,或面临激烈竞争
按2024年出货量计,亿纬锂能在全球消费电池中持有11.7%的市占率,在全球动力电池中持有2.8%市占率,而在全球储能电池中市场份额为17.2%。
“我们的现有竞争对手可能通过各种措施寻求增加其市占率,如持续的研发努力、增加产能、优化生产流程及积极的营销活动。我们的竞争对手亦可能拥有比我们更强的财务资源。随着我们扩展进入新地理市场并推出新产品,我们预期将面临来自现有及新竞争对手的竞争。竞争压力亦可能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及定价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我们的增长及市占率。”亿纬锂能表达出如此的风险提示。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许多电池企业跟研究机构正在积极开发新电池技术,与市场主流电池产品相比,该等技术可能更具竞争优势,比如固态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替代电池技术,亦有关于其他电池技术可行性的学术研究正在进行,这些都可能对动力电池行业格局造成深远影响。另一方面,从储能电池来看,部分动力电池回收之后,可以继续用作储能电池,这对原来动力电池份额较大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002594.SZ,01211.HK)等,是很大的优势,亿纬锂能等其他动力电池份额较小的企业,储能电池的优势份额也可能被竞争对手抢过来。
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毛利率17.4%,碳酸锂经历了两三年的大幅下跌,亿纬锂能的毛利率,相比2023年的16.6%仅仅提升0.8个百分点,2022年碳酸锂历史高点之际,亿纬锂能毛利率为15.9%。
亿纬锂能称,锂、镍、钴等金属或商品的价格显著影响原材料成本,部分关键原材料于2022年价格飙升,随后于2023年有所回落;因为原材料波动,可能需要相应调整我们产品的价格,以将增加的成本转嫁予客户,或降低定价以保持竞争力,或确保替代供应来源,或维持现状。
关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亿纬锂能表示,积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构建稳固的战略供应链,以确保电池关键材料的供应安全和成本管理。已建立了从镍钴锂资源到电池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铜箔、铝箔等)再到电池生产、回收和再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国海证券分析师李航表示,若上游原材料(锂等)价格大幅波动,且公司无法通过库存管理有效对冲或向下游有效传导,则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2025年第一季度,亿纬锂能实现营业收入127.96亿元,归母净利润11.0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16.60%。公司储能和动力电池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储能电池一季度出货12.67GWh,同比增长80.54%;动力电池一季度出货10.17GWh,同比增长57.58%。亿纬锂能表示,在乘用车领域,公司在国内头部新势力客户的纯电车型实现单车型独供,消费者口碑积淀好,终端销量稳步提升,并且后续有进一步放量的趋势。同时,借势插混市场可油可电的兼得优势,公司在插混市场的影响力和份额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