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火箭近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向市场揭示了其面临的结构性经营挑战。
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下降32.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4.46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0.7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101.79万元,同比大跌94.51%。
受光伏产业链竞争加剧的冲击,中天火箭上半年业绩受到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过80%。然而,在光伏业务深陷泥潭的同时,中天火箭以增雨防雹火箭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业务及以小型制导火箭为核心的特种装备业务,展现出经营韧性和长远战略价值。
一方面,中天火箭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优势依然明显,增雨防雹业务的强劲增长展现了中天火箭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炭/炭热场材料业务的严重亏损和其他业务的下滑,暴露了公司业务结构的脆弱性。
曾作为中天火箭重要增长引擎的炭/炭热场材料业务收入仅为4876.74万元,同比锐减73.81%,其营收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41.51%骤降至16.19%。更严峻的是,该业务的毛利率已跌至-48.53%,陷入亏损状态,对公司合计净利润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中天火箭在财报中指出,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全资子公司超码科技受市场竞争影响,以及三沃机电销售不及预期。其中,由超码科技负责的炭/炭热场材料业务,成为了拖累整体业绩的核心因素。
炭/炭热场材料是光伏行业制备晶体硅生长炉的热场系统耗材,在高温设备中起到支撑、隔热或导流作用,产品主要用于光伏企业晶体生长高温设备中,能最大程度发挥炭/炭热场产品的高性价比优势及节能效应。民生证券的研报指出,国内炭/炭热场材料头部供应商包括金博股份、超码科技和天宜上佳等,自2024年起行业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导致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中天火箭在2025年半年报中确认了这一趋势,并坦言光伏领域的产业政策及景气度变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面对困境,公司正积极推进碳陶刹车盘等新产品的市场开拓,以寻求新的增长点。
与光伏业务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的人工影响天气(人影)业务展现出市场领导力和抗周期能力。中天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即对应增雨防雹火箭及配套装备销售,上半年,该业务板块实现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56.66%,营收占比达57.78%,成为营收的“压舱石”。
作为我国增雨防雹火箭的行业标准起草者,中天火箭在该领域的市占率长期稳居全国第一,2023年超过50%。同时,该业务拥有极高的准入门槛。根据中天火箭披露,人工影响天气业务需取得工信部核发的产能生产许可,而中天火箭拥有10万发的批复产能,为行业内批复产能最大的单位,构成了坚实的资质壁垒。
在盈利能力方面,该业务同样表现亮眼,毛利率同比提升了13.56个百分点,达到39.27%,显示出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这一增长也印证了中天火箭在2025年7月投资者交流会上的判断:此前因客户在2024年进行库房安全改造导致的采购量暂时调整已经结束,人影业务已恢复正常开展,并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作为航天科技四院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中天火箭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短期内,如何消化光伏行业周期性下行带来的阵痛,成为管理层面临的首要挑战。长期来看,市场更关注其在国内小型固体火箭领域的稀缺龙头地位和技术延伸能力,这构成了公司估值的核心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