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苹果公司在第二季度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国内消费电子产业并没有迎来全面爆发。
苹果日前公布的2025财年第三财季(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数据显示,营收和净利润纷纷大增,大中华区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增长4.4%,iPhone系列出货量显著提升。
这一增长确实带动了部分苹果供应链企业的业绩向好,立讯精密(002475.SZ)、 工业富联(601138.SH)、领益智造(002600.SZ)、鹏鼎控股(002938.SZ)等核心供应商在今年上半年均实现不错的业绩增长。
但从整体消费电子产业来看,仍然处于周期复苏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据Wind数据,目前A股消费电子板块已有6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或中报,39家实现净利润增长或扭亏;1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17家陷入亏损。可作为参照的是,去年同期,这66家公司中有44家实现业绩增长,仅以此来看,板块整体复苏仍然面临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不少企业提及,尽管有国补政策的助力,但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终端产品售价持续下降,叠加新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导致营业收入、毛利率同比下降。
承压阵营:竞争加剧和价格下滑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消费电子回暖的声音就不绝于市场,产业链对行业复苏的预期也在不断提升。走过今年上半年,仅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复苏势头并不强劲。
从目前披露半年度业绩的产业链公司来看,尤其是从亏损或者下滑的案例中,能看到一些共性问题:不少公司提及行业竞争加剧和终端价格下滑。
冠捷科技(000727.SZ)主营显示终端产品,预计上半年首亏4.5亿至4.9亿元,主因是全球显示行业价格战加剧,终端产品售价持续下降,而面板等核心原材料成本保持相对稳定,导致综合毛利率承压,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拓展海外渠道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导致业绩亏损。
无独有偶,同样拥有显示业务的深康佳A(000016.SZ)、创维数字(000810.SZ)上半年业绩表现也不佳。前者预计上半年亏损3.6亿元至5亿元;后者预计实现净利润约4300万元至6300万元,同比下滑65.35%~76.35%。
深康佳表示,上半年,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所处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叠加新品上市进度不及预期,产品结构未能有效匹配国补政策,同时清理部分非一级能效产品导致产生一定的毛利损失;创维数字对业绩下滑的解释是,受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智能终端产品的销售单价大幅下降,导致营业收入、毛利率同比下降。
另有不少公司也提及行业竞争加剧,使得终端价格承压。
例如更上游的芯片企业盈方微(000670.SZ),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约2600万元~3600万元,原因是受市场影响,分销业务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新产品线目前处于开拓状态,毛利较低,从而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精密零部件厂商安洁科技(002635.SZ)上半年净利润预告区间为:同比下滑55.96%~67.40%,其称,受市场需求影响,公司产品订单量及单价下降,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同时受固定成本费用等多种因素制约,从而影响了公司净利润。
此外,则是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公司业绩不及预期。例如首亏的欧菲光(002456.SZ),是因为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加;奋达科技(002681.SZ)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客户要求公司分担部分贸易政策变化引发的成本,导致产品销售价格降低,对公司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贸易政策变化导致订单交付延缓。
实际上,从消费电子细分领域手机市场来看,上半年的表现就显示承压。
据Canalys发布的研究,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滑1%,迎来该行业连续六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跌。国内方面,根据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1-5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为1.18亿部,同比下降2.8%。产量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达5.63亿台,同比增长0.5%。
一家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告诉记者,“上半年手机市场其实较为平淡,没有太多亮点,订单量和去年同期差不多,新兴业务的增长虽快,但盘子较小。”
业绩高增:AI与汽车电子成核心引擎
在业绩增长的阵营中,苹果产业链公司的业绩较为坚挺。前述提到的工业富联、立讯精密、领益智造、鹏鼎控股上半年均实现净利润增长,领益的净利润增速预计达到31.57%~66.66%,鹏鼎增速则达到52.79%~60.62%。
PCB厂商鹏鼎控股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成本管控、制程改善、强化自动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利润增加。利润成长主要来自产品结构变化、本年产能利用率较上年提升以及公司新产品线的良率稳步提高。
虽然这些都是知名的果链公司,但从业绩贡献来看,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是业绩增长的关键。
以工业富联为例,云计算业务的增长是业绩主要推动力,并多次提及AI需求的驱动。公司云计算业务在二季度高速增长,整体板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其中,AI服务器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60%。
领益也谈及AI驱动,公司持续增加AI终端硬件高附加值产品相关的研发投入、提升市场份额及建立供应商联盟,同时,国内汽车业务经营相对去年大幅好转。
立讯精密则表示,公司构建起涵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通信的多元业务生态,未来会充分发挥海外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提升全产业链成本管控效能,同时加速更多元化业务的战略拓展。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苹果作为消费电子终端龙头,竞争优势仍强大,在新一轮创新周期中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增长,终端销量有望超预期,或将带来产业链上游相关设备在需求端的弹性超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业绩向好的公司中,AI渗透与新能源汽车电子的爆发是鲜明的增长主线。
豪威集团(603501.SH)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增加39.43%~49.67%,其表示,公司图像传感器产品在汽车智能驾驶,全景、运动相机等应用市场的持续渗透,相关领域的市场份额稳步成长,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创下历史新高。其他业绩增长的半导体企业全志科技(300458.SZ)、士兰微(600460.SH)、晶方科技(603005.SH)等也提及汽车电子领域营收的增长和市场扩大。
得益于AI驱动,澜起科技(688008.SH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加85.50%~102.36%,其表示,受益于AI产业趋势,行业需求旺盛,公司的DDR5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显著增长;瑞芯微(603893.SH )净利润预计增加185%~195%,公司称,随着AI技术不断渗透、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当前国内AIoT百行百业正在蓬勃发展,增长周期潜力广阔,公司旗舰产品与次新品带领AIoT各产品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各方观点来看,机构人士普遍认为,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复苏周期叠加创新周期的向上趋势中,下半年AI手机升级及加速渗透、AI可穿戴设备有望带来投资机会。产业链人士则相对谨慎,受访的多家公司表示下半年可能会有所好转,但更关键在于企业根据情况做相应的战略调整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