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风电新】深圳总结:电源&液冷-0814
———————————
近期,对俩板块又进行了一些跟踪,先说一些共性结论:
1、越往后,csp厂商越重要(指供应链用谁的决定权),#这意味着打通产业链,供应商切入的壁垒越来越高。
以液冷为例,tier3(比如冷板的原料)-找tier2(冷板)-再找tier1(组装厂)-再NV-再csp,整个验证链条越来越长,进入的壁垒也变高。
2、格局角度,维持之前判断,海外供应链里,电源格局仍是最好的。液冷,散热公司确实都可来切入冷板业务,但核心是真正做到不漏液且获得组装厂和NV认可,是需要紧密跟踪的。除了NV,当前时点,同样关注asic增量供应商。#市场发酵过一波meta链(英维克、江海、金盘),后续我们重点关注google链国产化的机会。
从简单的市值对比来看,
胜宏科技19992亿,液冷龙一英维克568亿、电源龙一麦格米特374亿,而液冷在明年,我们预计是千亿市场(NV这边70w*10+asic 350亿),电源同理,是700亿+市场,真正的龙头市值角度,空间很大,因为一旦稳定出货,不仅是量盈利能力也同样是被低估的(跟初期新能源也是类似,17年算宁德是没办法看估值的,但涨幅最大也是那几年,因为一旦稳定出货,eps会beat)。
从边际变化角度:
第一,关注电源A在asic的进展,从过往来看和Google的合作是电源适配器,所以是有直接对接csp的资源且深入业务合作的。AWS今年开始做适配器,路径我们预计会类似google。
若持续在asic深耕、开花、结果,那么同样市值角度,是被严重低估的。
第二,关注液冷B(冷板)最早期通过远东释放NV CODE,到目前不仅对接NV还积极对接终端CSP厂商来巩固产业链地位;液冷C(冷板)预计通过台湾比较重要的组装厂英业达来进行NV验证(从份额看,英业达预计20%份额),同时也有对台达的代工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