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近日,张家港行(002839)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行总资产突破2200亿元大关,达2237.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实现营业收入26.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2%;实现归母净利润9.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1%。2025年上半年,张家港行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经营质效保持稳健。此外,该行计划实施中期分红,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这也是其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2025年是张家港行2024年—2026年三年发展规划的承上启下年。报告期内,张家港行坚持“稳中求进、深耕普惠”的发展总基调,坚定“服务三农两小、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城乡居民”市场定位,积极应对挑战,攻坚克难、深化转型,总体发展稳健向好。截至报告期末,张家港行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502位,较上年提升28个名次。
“普惠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是张家港行主业三大板块。在新三年发展规划中,该行从战略层面强化“金融市场”的重要性,通过优化条线架构、资源倾斜、强化人才梯队及市场化激励机制,形成投资竞合模式,金融市场板块的优化成效初步显现,未来有望实现持续良好的投资收益。
公告显示,该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25年6月末,张家港行资产规模2237.85亿元,较年初增加48.55亿元,增幅2.22%。存款余额1759.31亿元,较年初增加93.00亿元,增幅5.58%。各项贷款余额1461.22亿元,较年初增加88.06亿元,增幅6.41%,主营规模稳中有进,经营基础持续夯实。
规模指标稳步增长得益于张家港行扎实的风险抵御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张家港行不良贷款率0.94%,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386.10%,较年初上升10.07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较强,有力支撑了服务实体经济和自身可持续发展。
筑牢本土竞争优势
作为区域性农商行,张家港行在苏州、无锡、南通等积极活跃区域设有经营机构,形成深耕本土、辐射异地的区域化经营模式,持续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做强公司金融、做深普惠金融,有力支撑了业绩增长。
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本地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稳居首位,客户基础扎实,涉农及小微贷款余额达1246.25亿元,占比超90%,单户100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高达99.01%,真正实现了“做熟、做透本地市场”。
张家港行在公司信贷持续发力,结合区域特色如新农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一行一特色”;持续提升政企伙伴关系,聚焦渠道打造链圈生态,开发“中标贷”“订货贷”等特色产品。截至2025年6月末,张家港行公司贷款余额1022.85亿元,较年初增长8.52%,
张家港行以“长期主义”应对行业冷静期,持续创新“反诈大走访”服务模式,推进“一格三员”工作机制升级,以“铁脚板”深化“金网融合·服务万家”宣传品牌,强化提升了实体贷款贡献度。报告期末,该行个人贷款余额438.38亿元,较年初增长1.8%,实体贷款增幅在全省60家农商行中排名第五,形成了公司、普惠互为支撑、各有侧重的发展格局。
科技赋能构建核心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张家港行正以技术革新重塑业务生态。该行通过搭建以新核心系统、新信贷管理系统为核心,叠加微服务架构的全新科技体系,不仅打造出高效便捷的展业工具,更推动业务拓展能力与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双重跃升。在技术底座建设上,新数据中心的投用、数据仓库模型及应用的迭代升级,为数据分析、场景搭建、精准营销及风险管控筑牢了数据基石,让“数据驱动决策”从理念落地为实践。
报告期内,张家港行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前沿技术,部署DeepSeek及通义千问开源大模型的本地化应用,将AI能力深度融入贷款审批、业务营销、智库问答、智慧运营四大核心场景。通过技术赋能,贷款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营销精准度显著优化,运营成本持续降低,成功构建起“技术驱动-业务创新-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为传统区域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展望未来,站在银行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升级的关键节点,张家港行既手握科技赋能、区域深耕、机制灵活的“固有优势”,又锚定服务实体、普惠民生的“发展初心”。随着数字化能力的持续深化、异地市场布局的稳步推进,以及对支农支小、民营经济金融需求的精准响应,张家港行有望持续高质量发展,书写“小而美”银行向“精而强”进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