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维克(SZ002837)$ $龙蟠科技(SH603906)$ $巨化股份(SH600160)$
博汇股份(子公司无锡极致液冷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阿里云、钉钉高管(席明贤、史楠团队)、申菱环境及中国台湾FastCool的战略合作,形成“三方联盟”,在液冷技术、市场拓展及生态协同领域全面发力,其发展重点与对行业的冲击分析如下:
一、合作发展重点方向
1.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高功率密度液冷方案:与FastCool共建“全浸没液冷联合实验室”,目标实现单机柜300 kW散热能力(当前行业主流为50-80 kW),计划2026年Q1完成1 MW原型验证,显著提升算力中心的空间效率。
- 全栈系统整合:
- 冷却液自产:依托博汇40万吨/年基础油炼化能力,自研氟化液配方(与比利时Solvay合作),降低系统成本8%-12%,毛利率达35%-40%。
- 设备协同:FastCool提供浸没式CDU及二次换热专利,申菱环境贡献冷却塔、管网及智能群控系统,形成“冷却液→机柜→冷源→运维”端到端闭环。
- PUE优化:通过钉钉IoT+AI运维平台实现能耗动态调控,目标PUE≤1.10(传统风冷PUE约1.5-1.8),节能30%以上。
2. 产业链垂直整合
- 材料-设备-系统一体化:博汇自产冷却液,FastCool提供核心设备,申菱负责系统集成,减少外购依赖,缩短交付周期30%。
- 产能弹性:博汇40万吨冷却液产能可快速扩产;申菱顺德基地2025年满产,订单排至2026年。
3. 市场与生态扩张
- 绑定阿里云生态:
- 承接阿里云3800亿AI投资的液冷需求(液冷占比40%,约1520亿规模),优先服务钉钉、通义千问等算力外包项目。
- 通过鑫蜂维采购3.9亿元服务器设备,自建200-300P算力池,支撑AI训练与区块链验证。
- 出海通道:借力FastCool(Intel、Supermicro供应商)在中东、东南亚的成熟案例,与阿里云联合拓展海外6个AIDC项目,预计2026-2028年带来3-5亿元订单。
- 政策项目落地:参与国家“东数西算”节点(如甘肃庆阳数据中心),联合申报绿色补贴(系统级补贴8%-10%)。
4. 政策与资本协同
- 低成本融资:无锡国资控股+阿里系资本持股14%,降低融资利率150-200 bp,年省财务费用约2000万元。
- RWA(真实资产代币化)场景:与钉钉合作,将油品仓单、碳配额等资产上链,实现稳定币自动结算,降低资金占用成本30%。
二、对现有行业上市公司的冲击
博汇三方联盟凭借全栈能力与生态资源,对液冷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形成“降维打击”:
1. 冷却液供应商(如龙蟠科技、巨化股份)
- 冲击点:博汇自产冷却液的成本优势(低8%-12%)直接挤压外购企业利润空间。
- 案例:龙蟠科技虽为冷却液龙头,但缺乏系统集成能力,难以获取系统级补贴。
2. 液冷系统集成商
- 单点设备商(如南方泵业、利欧股份):
- 聚焦液冷泵/管路等部件,订单碎片化,毛利率受整机厂压价;而博汇联盟提供全栈方案,交付周期缩短30%。
- 头部集成商(如英维克、中科曙光):
- 英维克冷板市占率>50%,但冷却液依赖外购;中科曙光虽自研冷却液,但海外拓展需合作。博汇通过FastCool专利+海外案例实现差异化竞争。
3. IDC运营商与服务器厂商
- IDC运营商(如数据港):
- 数据港液冷方案依赖外购冷却液及CDU,仅做集成运维,PUE≈1.25(博汇联盟PUE≤1.15)。
- 服务器厂商(如紫光股份):
- 紫光服务器液冷需外购冷却液与CDU,成本被动;博汇联盟通过自产+内部采购锁定35%-40%毛利率。
4. 综合对比表:博汇联盟 vs. 主要竞争对手
维度 博汇三方联盟 竞争对手短板
产业链闭环 冷却液自产+CDU专利+冷却塔系统(全栈方案) 龙蟠/数据港/精研科技缺系统集成能力
成本控制 冷却液自产降本8%-12%,系统BOM成本再降5%-7% 东阳光/紫光股份冷却液外购,成本被动
海外拓展 FastCool带出海(中东、东南亚项目) 亨通光电/南方泵业海外液冷案例缺失
政策红利 系统级补贴8%-10%(联合申报) 单点供应商无法独立申请
结论
博汇股份通过“三方联盟”在液冷赛道实现 材料自给→系统集成→海外输出 的全链条闭环,其核心冲击在于:
- 短期:以成本优势与阿里生态订单挤压单点设备商(如南方泵业、精研科技)份额;
- 长期:凭借高功率密度方案(300 kW/柜)和政策红利,对标英维克、中科曙光等头部企业,重塑液冷行业格局。风险提示:技术规模化验证、行业竞争加剧及品牌认知度提升仍是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