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链的激烈角逐中,如何“反内卷”成为行业与公司的共同议题。
作为全球锂电隔膜龙头企业,恩捷股份选择以持续进化与主动变革为答案:一方面以全球化产能和体系化技术迭代筑牢竞争壁垒,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提前布局全固态电解质等前沿方向,以自我革新的勇气迎接可能到来的产业变革。
透过这家企业的经营策略,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制造在高质量发展逻辑下的另一种可能——拒绝“内卷”,坚持长期主义,在主动进化与变革中赢得未来。“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价值跃升。”上海证券报记者日前到恩捷股份调研时,恩捷股份投资总监庞启智如此表示。
以“三高一长”打造市场竞争力
隔膜行业的基本特征可以被描述为“三高一长”,即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壁垒与长验证周期。而恩捷股份则树立了自己的“三高一长”作为回应,即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与坚持长期主义,从而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玉溪,位于云南省中部,因玉溪大河河水澄碧透亮,宛如绕城玉带而得名。隔膜行业全球头部企业恩捷股份,就是从这里起步。根据《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的统计,截至2024年末,公司的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年处于全球市场首位。
走进恩捷股份玉溪基地的生产车间,首先被一阵机器运转的低鸣声包裹。多台精密机器组成的产线,在长达数百米的空间里舒展延伸,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拉伸、萃取、涂覆等工序。
庞启智介绍,整条产线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运行,相较于传统生产车间大幅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恩捷股份全球基地总共拥有超110亿平方米的隔膜产能,“如果做成宽度1米的隔膜绶带,其长度可从地球到月球往返14次”。
“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在线涂布是公司的首创技术。”庞启智说,以往的生产工艺,需要先生产基膜,再经历基膜复卷、涂覆到分切等工序,存在环节多、时间长等劣势,而在线涂布则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得以支撑恩捷股份产品矩阵扩展。庞启智表示,恩捷股份锂电池隔膜研发与生产团队不仅可为客户提供多种产品,以满足多样化需求,还可以与下游客户联合开发产品,在定制化中增强客户黏性。公司目前拥有超过130种隔膜产品,致力于满足下游电池厂商的定制化和多样化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领先并非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体系化、长期主义的结果。所谓竞争力,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筑牢的。
以科技创新打破“内卷式”竞争
锂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消费类电子产品、储能电池等领域,在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锂电池产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带动锂电池隔离膜的发展,但锂电池隔膜行业供给近年来集中释放,行业竞争激烈,叠加下游锂电池企业加大成本管控力度,进而导致隔膜产品价格下行,整个行业盈利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反内卷”的共识之下,隔膜的供求关系或有望优化。日前,锂电池干法隔膜骨干生产企业负责人召开闭门座谈会。8家隔膜企业参会并达成价格自律、科学释放产能、暂停扩产等共识。
庞启智表示,“反内卷”共识为行业搭建了凝聚共识的平台,达成的共识是响应国家“反内卷”等政策的具体实践,标志着行业向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一步,将有效缓解当前供需失衡局面,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关键材料保障。
庞启智认为,“反内卷”共识将推动行业竞争逻辑的转变:一是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二是从规模扩张到生态协同;三是从同质化到差异化发展。这对行业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头部企业更要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技术—产能—市场”的动态平衡。
对于如何创新,恩捷股份有其判断。“公司在锂电池隔膜产业技术变革的道路上,一直以能量密度提升、安全标准升级与快充需求整体提升,作为推动隔膜不断进化的三大动力。”恩捷股份全球产品发展中心落地部部长程旭说。
“公司的隔膜产品从9微米到7微米,再到5微米,正在变得越来越薄。”程旭表示,厚度降低意味着相同的体积能够容纳更多的能量。与此同时,当厚度从7微米降至5微米,公司的隔膜抗穿刺强度逆势提升16.7%。“隔膜抗穿刺能力越强,正负极越不易短路,起火爆炸风险就越低。”程旭说。
庞启智表示,恩捷股份作为隔膜行业龙头,一直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更新和迭代,用科技创新消灭“内卷式”竞争,打破当前隔膜行业“唯价格论”怪圈,推动行业从“卷价格”到“追创新”的转变。
以主动“颠覆”穿越行业周期
全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其核心优势在于显著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与能量密度,有效解决当前液态电池常见的起火、爆炸等风险,同时提升电池续航能力。其中,全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电池最大的材料变化,也是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
全固态电解质存在多条技术路线,目前逐渐向硫化物路线收敛。恩捷股份全球研究院固态研发部部长刘洋表示,全固态电解质主流的路线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卤化物。从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近期发展来看,硫化物路线逐渐成为主流方向,这得益于其良好的电导率和优异的加工性能。
在全固态电池材料布局方面,恩捷股份下属控股子公司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高纯硫化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产品的研发和布局,高纯硫化锂产品的百吨级硫化锂中试线已经搭建完成,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已全线贯通,具备供货能力。
硫化物电解质被业内认为是全固态电池的最优技术路线之一,但其成本目前处于较高水平。为此,恩捷股份开发了整套降本方案,通过低成本硫化锂自产自供、原辅料迭代及工艺优化、玉溪10吨电解质产线扩产规模化效应等进一步摊薄成本。
然而,如果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同样意味着隔膜将不再必要,作为隔膜行业头部企业,恩捷股份为何“砸自己的饭碗”?
“如果全固态电池最终取代液态电池,我们希望推动这场变革的人,是我们自己。”刘洋这样表示,但基于产业规律,全固态电池不会一蹴而就,“我们认为,即便到2030年甚至更久以后,液态电池仍将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全固态电池将与液态电池长期共存互补,全固态电池仍面临技术与商业化的挑战,这是行业普遍的观点。刘洋解释称,液态锂电池拥有超过30年的商业化历史,其材料体系、生产工艺、供应链、回收体系都极其成熟,大规模生产也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下降。
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储能电池出货规模预计分别超过2000GWh、近700GWh和1400GWh;而固态电池2030年出货有望超过65GWh。
恩捷股份一方面持续优化液态电池隔膜,巩固全球市场地位;另一方面超前布局全固态材料,掌握技术主动权。这种对技术的敬畏之心,或许正是企业能够在产业浪潮中穿越周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