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11 22:32:30 股吧网页版
中坚科技鲍嘉龙:人形机器人的康养功能三年后实现 具身机器人未来落地大概率是家用To C场景|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来源:财联社

K图 002779_0

  《科创板日报》8月11日讯(记者李明明)“康养是我们与大厂合作的重点方向,我们认为康养对交互和客户认知要求极高,人形机器人的康养功能可以放到三年后实现,当前先把商业价值做出来。”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坚科技副总经理、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智能康养领域的机器人应用是一大亮点。艾灸、按摩、辅助行走和洗浴、康复治疗......机器人正在走进并服务人类生活。

  在本届 WRC,众多 NVIDIA 的机器人生态合作伙伴亮相。

  谈及与英伟达的合作,鲍嘉龙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核心领域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四足机器人的 AI 训练;二是未来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应用。“目前,我们在工业级和消费级的四足机器人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希望能有更多产品发布。这些成果离不开英伟达的技术指导与产品支持。同时,我们将已量产设备产生的真实数据无偿回传,供英伟达进行训练,实现双向互惠。此外,我们也努力帮助合作伙伴与英伟达建立合作关系,各方都希望在未来两年实现销售规模的大幅提升。”

  预计未来四足机器人有望获得更多订单

  中坚科技创立于1997年,前身为永康市中坚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公司于2015年12月上市。涉足汽油链锯、数码发电机、坐骑式割草车、割灌机、绿篱修剪机、吹吸风机、锂电工具等多个产品系列,已形成年产各类园林机械和农业机械产品100多万台的生产能力。

  近年来,中坚科技逐渐开始转型升级,于2023年正式向智能制造领域战略升级,积极布局四足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实现了从研发到落地的闭环。凭借深厚的制造经验与新兴技术的结合,中坚科技希望未来能在通用机器人市场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科创板日报》记者现场看到,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坚科技携旗下全新人形机器人(研发中)产品亮相,还集中展示了多款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四足机器狗产品,相较于2024年的首次亮相,今年展出的灵睿P1四足机器狗在外观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同时提升电机与续航能力,幅度达30%左右。同时在软件层面提升整体能力,优化了场景适应性和步态稳定性。

  谈及旗下四足机器狗目前的发展,鲍嘉龙表示,四足机器狗已进入小批量初期阶段,已收获部分订单,具体数量暂不便透露。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巡检安防、物业及机场环保等领域。现阶段更关注品控,确保在万台量级下做到零缺陷。希望未来可获得更多订单突破,将重点保障交付稳定性,并持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他还透露,公司目前的产能,在一条生产线上所花费的时间是以小时为单位的。在绝对支持的情况下,相当于一年产能超过万台。等柔性生产线调试成功、应用端采购数量起来以后,公司会相应提升产能。

  “我们的布局未来将覆盖从四足到人形全系列机器人,技术路线自上而下,量产节奏自下而上,可按需快速扩产。”

  未来的机器人落地大概率是家用To C场景

  当下,人形机器人正大步跨越实验室的藩篱,一头扎进现实应用场景,开启了一场“落地竞赛”,其中工业、家庭和康养领域成为备受瞩目的赛场。

  一位头部机构投资人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有着天然的适配优势。工厂环境相对结构化,任务流程也较为固定,这为机器人的作业提供了便利。像优必选的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早已在汽车、3C电子等工厂的总装车间大展身手,承担物料搬运工作。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不仅能缓解人力短缺问题,还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无惧恶劣环境,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

  家庭场景同样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发展方向。家庭环境复杂多变,充满不规则的布置与各种突发状况,这对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决策以及交互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但潜力同样巨大,它可以成为贴心的家务小助手,扫地、拖地、整理房间等不在话下;还能在老人独自在家时,随时监测健康状况,提醒按时服药,关键时刻发出警报。对孩子而言,它又是生动有趣的学习伙伴,陪孩子玩耍、辅导功课。”该投资人表示。

  对此,鲍嘉龙认为,未来的机器人落地大概率是家用to C,因为工业背后的逻辑是cost,而to c不一样,50%是情感价值,50%是成本。

  “以康养场景为例,机器人必须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如为老人或儿童提供陪伴,精准识别异常情绪及其他潜在风险,从而将当下白领群体的陪伴焦虑有效转移并解决。”

  在本次大会 “具身智能康养社区” 展区,十几种机器人集中展示了在出行、家居陪伴、康复治疗等场景的应用。

  “近期大模型、仿真技术与机器人硬件的融合进展迅速。然而,就商业化落地而言,现阶段仍需有所取舍。”鲍嘉龙认为,以人形机器人为例,腿部运动控制尚存在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可暂时搁置;应优先聚焦需求明确、规模可观的核心品类与核心产品,锁定应用市场中客户真正需要的场景。

  举例而言,人形机器人的上半身功能目前已可稳定实现。针对移动需求,平衡车在中国市场历经十年发展,其产品标准已超越 C 端要求;不妨先采用“平衡轮”(类似平衡车的移动底盘)方案打通市场,而非执着于“类人”外观。

  他认为,目前具身智能或机器人领域所谓的“难点”仍集中于应用层面;但这些问题终将突破。真正的技术瓶颈在于:如何在机器人端实现类似 L4/L5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巡检导航及其自主巡位功能,其背后需要大规模、高强度的算法支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