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9日消息国内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002709.SZ)7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近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相关议案。
天赐材料在公告中表示,此次H股发行旨在“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满足海外业务的持续发展需要”。根据计划,本次发行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获得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等监管机构的批准。
加速全球布局应对周期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天赐材料成立于2000年6月,2014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21年合并主板上市,当年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
2025年4月,天赐材料突然公告,终止筹划两年之久的全球存托凭证(GDR)发行计划,当时公告仅简单提及“内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短短三个月后,公司便转道港股市场。
此次H股上市计划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公司应对行业变局的战略选择。“国内电解液市场饱和和竞争加剧,未来出口海外将成为明确主线。”天赐材料在2024年年报中的这一判断,展现了战略转向的核心动因之一:随着国内产能过剩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下行,海外市场成为破局关键。
在财务方面,可以清晰看到行业周期波动的冲击。2023~2024年,公司业绩连续两年大幅下滑,承受着行业深度调整的压力。
2024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5.18亿元,同比下降1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4.8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74.4%。锂电池材料业务毛利率从2022年的38.55%降至2023年的25.26%,2024年更是降至17.45%。
转机出现在2025年第一季度。今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9亿元,同比增长41.6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30.8%。这一积极信号,为公司的港股上市之路提供了有利的财务窗口。
市场方面表现较为平静。7月8日公告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天赐材料股价报收18.7元/股,上涨1.58%。7月9日收盘,公司股价下跌1.87%,报收18.35元/股。
锂电产业链掀起南下“资本风”
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全球销量连续多年领先的行业巨头,天赐材料的全球化布局早已展开。
2025年6月12日晚公司公告,宣布与摩洛哥王国签署投资协议,拟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电解液及其关键原材料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拟投资约2.8亿美元。
在北美市场,天赐材料2025年1月与Honeywell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两家合资公司。根据规划,天赐材料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设年产20万吨电解液项目,前期已完成土地购置,正在进一步推进工厂设计及相关环评工作。
欧洲方面,天赐材料与德国朗盛集团旗下Saltigo公司合作的电解液代工厂已于2023年实现量产。公司还在积极寻求在东南亚等地区的机会,全球产能网络已覆盖三大洲。
尽管如此,天赐材料的海外收入占比仍然很低。Wind数据显示,2024年海外营收仅5.49亿元,占总营收的4.38%,与其超过30%的全球市场份额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其全球化产能布局早已启动,但若从收入结构看,海外市场仍有巨大拓展空间,这一数据反差凸显了公司加速国际化布局的紧迫性。
天赐材料并非个案。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迎来锂电产业链企业的上市潮。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多家锂电企业披露港股上市计划,形成一股强劲的南下“资本风”。
其中,宁德时代已于2025年5月20日成功登陆港交所,在行使超额配售权后募资约407.6亿港元(约合373亿元人民币),创下年内全球最大规模IPO和港股四年多募资新高。这一成功案例为后续企业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