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打开行情软件,我就被几只个股的走势惊到了。奋达科技,这个曾经低调的消费电子代工厂,今天直接站上了风口,最新价7.90元,涨幅10.03%,成交额高达22.10亿,资金疯狂涌入的架势,像是在抢筹什么“未来科技”的入场券。说实话,这阵仗让我想起了2020年那波特斯拉带动的电动车行情——市场现在盯的,是人形机器人。
我一直在关注奋达科技,它不是那种突然冒出来的概念股。这家公司早年靠音箱、智能穿戴起家,给华为、小米、亚马逊都代工过产品,根基其实挺稳。但真正让它最近被资金盯上的,是它悄悄往“硬科技”转型的动作。2025年3月,它和清华大学签了个798万的技术开发合同,合作研发人形机器人的柔性关节、伺服驱动和AI算法。别小看这笔钱,在资本市场眼里,这叫“产学研背书”,立马提升了技术可信度。再加上它成立了子公司威尔新动力,专注机器人关节,还投资了做谐波减速器的灵枢动力,整个链条就串起来了。
更关键的是,它踩中了几个大概念。一边是华为,虽然没直接参与极目机器人项目,但它长期给华为做智能穿戴,市场自然把它划进“鸿蒙生态+机器人外溢受益者”的圈子里。另一边,苹果可能从iPhone 17开启外观革新周期,整个消费电子板块都被点燃,奋达这种供应链老将,自然被资金翻出来重新定价。
不只是奋达,整个产业链都在动。我注意到,领益智造今天也涨了10.03%,最新价14.92元,成交额高达82.77亿,比奋达还猛。它可不只是做模切件那么简单,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机器人,现在能提供灵巧手总成、四肢总成这些核心硬件,自研的CSV减速器也对标国际水平。还有歌尔股份,涨超10%,作为Meta Quest系列的独家代工厂,又切入苹果MR供应链,XR和机器人双线并进,研发累计申请专利超3.4万项,这种技术厚度,才是资金敢于长期持有的底气。
说实话,我现在看这些公司,已经不再只盯着它们给谁代工了。我在看的是:谁在真金白银搞研发,谁在卡位核心零部件,谁在和顶尖科研机构联手突破技术瓶颈。奋达科技的机器人业务目前还没形成大规模收入,但它释放的信号很明确——消费电子厂商的下半场,是智能制造和具身智能。国务院刚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政策东风已至,市场炒的不是今天能赚多少钱,而是未来能不能站上那个舞台。
当然,我也看到一些隐忧。奋达连续六年没分红,研发投入从3亿多降到1.5亿,这些数字提醒我,故事讲得再好,最终还得看落地。但至少现在,它已经成功把自己从“代工厂”标签里摘了出来,站到了人形机器人这场大戏的聚光灯下。接下来,我最关心的是它和清华合作的成果能不能出样机,桌面AI机器人能不能量产。如果真能走通,那今天的资金涌入,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