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业绩“变脸”,ST华西(002630.SZ)日前被深交所给予公开谴责。
在年初发布的业绩预告中,ST华西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00万元。不过,在2024年年报发布前夕,其将该数据修正为亏损3.81亿元。此后,ST华西披露的年报显示,其在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实际亏损3.4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45亿元。
为何数据会存在如此重大差异?对此,ST华西方面近日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应差异与当期减值准备重大调整有关,同时业绩预告披露时,公司未就业绩预告有关事项与会计师进行预沟通。
“2025年1月公司披露业绩预告时,因年审会计师尚未正式进场开展年报审计工作,公司无法就业绩预告有关事项与年审会计师进行预沟通。”ST华西方面坦承,此次交易所纪律处分对公司资本市场形象、再融资等事项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预盈变实亏
今年1月份,ST华西发布业绩预告表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2024年度预计实现扭亏为盈。其中,归母净利润预计盈利3500万元,扣非净利润预计盈利3000万元。
对于业绩扭亏原因,ST华西在上述公告中表示,当期公司产能利用有效提升,完工产品同比增加,收入规模增长,实现盈利。
不过,三个月后的4月26日,ST华西却发布修正公告,修正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3.81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3.78亿元。
随后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ST华西归母净利润亏损3.4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45亿元。
鉴于ST华西2024年度业绩预告与经审计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盈亏性质发生变化,深交所依据相关规定,决定对ST华西及相关责任人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对于高达数亿元的预测偏差,ST华西方面解释称,随着年度审计工作的开展,相关工作推进以及资料汇总收集,公司对应收账款进行了信用分析、补计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对BOT项目无形资产特许经营权进行了减值测试、补计了减值,由此对减值准备需要进行重大调整,导致公司业绩预计数据与会计师审计数据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财报显示,ST华西拟计提2024年度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总金额约4.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年末,ST华西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余额约16.25亿元,扣除以前年度已计提坏账准备,当期拟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3.63亿元,占该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绝对值的105.75%。
连续亏损五年
在业绩“变脸”背后,ST华西已连续五年亏损,资产负债率也持续攀升。
Wind数据显示,2019年,ST华西资产负债率为73.78%,此后一路攀升,至2023年已超过90%。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6.43%和96.86%。
对于近年来持续亏损原因,ST华西方面解释称,主要受国内外市场调整及此前PPP项目投入较大等因素影响。
“新冠疫情之后,公司国外市场需重新开拓,市场拓展阶段投入大于收益。”ST华西方面表示,公司国外市场目前已取得重大合同,但发电项目开发时间较长,尚未形成收入。
“公司国内市场除装备制造外,EPC项目主要承接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的自备电厂项目。”ST华西方面称,由于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和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上述行业国内投资下降,使公司这部分业务减少,毛利下降,同时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回收不利,坏账准备增加。
此外,ST华西方面还表示,随着市场发展,国内500t/d以上等级的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投资大幅减少,该类业务此前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较大,毛利较高。
“公司2018年前签订了三个PPP项目,后续实施中投入过大,占用了公司大量资金,每年需支付大额利息费用,近几年每年都达3亿多元。”ST华西方面解释,这些因素加剧了亏损,导致公司资金紧张。
为此,ST华西方面表示,公司将从做大做强主业、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及推进已交付的PPP项目处置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应对连续亏损问题。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公司将发挥技术和工程经验优势,利用好国外急剧扩张的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国外清洁发电EPC项目以及低热值燃料发电市场。”ST华西方面表示,原有长期合作客户加大了境外投资,其将利用良好的合作关系,跟随客户开拓境外市场。
ST华西方面表示,其在国内将积极拓展小型垃圾发电装备,开发区县、乡镇垃圾处理市场;同时大力拓展热电联产、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耦合、城市生活垃圾发电、碱炉及“三废”处理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