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SZ002625)$ “A股9月这次去融”指2025年9月初融资余额创历史新高(达2.28万亿)后,监管层通过政策调控主动引导市场降温,以防范杠杆风险的操作。以下是核心结论与延伸分析:
核心结论
1.直接原因
杠杆率突破警戒线:9月1日融资余额首次超越2015年牛市峰值(2.27万亿),且8月下旬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比例达11.63%(超8%警戒线),引发监管层主动干预。
政策逆向调控:为避免重蹈2015年“疯牛-”覆辙,监管通过打压过热板块(如小微盘股)与护盘权重股(银行、中石油)组合操作,传递“抑制过度投机”信号。
2.市场影响
小盘股承压:融资资金集中的科技、小微盘股成为调控重点(如9月3日超4000股下跌),而低杠杆的银行、石油股逆势护盘。
调整或持续:若融资余额上升斜率未放缓(8月增速过快),短期波动可能延续,需警惕高融资占比个股风险。
3.与历史差异
杠杆结构更健康:当前维保比例维持高位(280%+),无风险,调控手段更精准(如通过ETF调节流动性)。
政策目标明确:追求“慢牛”而非全面压制,通过“敲打+呵护”组合(如财联社同步强调“杠杆水平整体稳健”)稳定市场信心。
投资者应对建议:
1.短期避险方向
规避融资余额占比高的小微盘股及科技赛道(如寒武纪等近期波动加剧个股)。
关注国家队护盘标的:银行、石油、沪深300ETF等低估值防御板块(9月3日工行涨2.57%、中石油涨4.25%)。
2.中期布局信号
盯住两指标:融资买入占比降至8%以下、成交额缩量至1.5万亿内(当前近3万亿属过热)。
政策受益主线:半导体、AI、机器人等科技成长领域(符合长期政策支持)+ 电力等高股息资产(抗波动)。
3.市场趋势预判
9月关键窗口:阅兵节点后政策发力(如降息、制造业扶持)或带动情绪修复,但需待融资热度降温。
风格切换:资金将从高杠杆板块流向低位滞涨品种(如消费、医药)及核心资产(外资回流受益股)。
当前去融是监管主动拆解风险的健康调整,无需恐慌。若持仓集中于政策扶持的科技龙头或指数ETF,可耐心持有;重仓小微盘股者建议反弹减仓,保留现金应对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