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技术(SZ002625)$ 光启技术近期减持主要源于大股东债务压力、长线投资者获利了结及战略调整需求,但机构资金逆势加仓凸显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减持动因
1.大股东西藏映邦债务压力
其股权质押率高达95.66%,2025年8月战投引入失败后,需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变现偿债(两日减持1100万股,套现超6亿元)。因单次减持比例低于5%且分拆多笔操作,规避了提前披露要求。
2.长线牛散财务性退出
股东石庭波自2015年持股,2025年中报显示持股已减至6283万股(较上期降11.93%)。此次通过中信证券深圳分公司席位以53.5元/股(折价3%)减持,属典型获利了结——持仓十年成本极低,部分变现不影响长期收益。
3.剥离非核心资产
实控人刘若鹏2025年4月减持港股光启科学29%股权(套现约1亿港元),用于填补亏损业务。此举优化资源聚焦A股军工主业,间接影响市场对光启技术的资金预期。
二、市场分歧:减持VS加仓
1.短期承压面
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速仅10.7%/6.75%,175倍动态市盈率引发对业绩兑现的担忧,减持放大了情绪波动。
2.机构逆势布局
二季度香港中央结算增持4.8%、国泰军工ETF增持18.68%,申万宏源新进2164万股。机构看中两点:
国内唯一量产尖端超材料:709基地新产能释放,垄断军工配套;
股权激励托底增长:行权价37.13元绑定核心团队,要求2025年营收增速30%。
三、未来关键观察点
1.三季报业绩:若营收增速贴近股权激励目标(30%),将验证成长性;
2.战投引入进展:控股股东正平衡债务化解与控制权稳定;
3.产能爬坡效率:银星基地满产后,709基地量产进度决定收入弹性。
当前波动本质是长赛道中的资金换手。对持有者而言,需关注三季度基本面拐点;若未持仓,可耐心等待估值消化后的机构共识重建。科技企业的突破常伴随阶段性分歧,但核心壁垒仍是长期价值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