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2020-11-03 09:42:47发的,现在不能再现即已经被隐身了,这里只能复制粘贴了。
重发一次,只想比较一下:一个是当时最粗浅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二是也瞧瞧年化收益如何了。
发贴的头一天,光启技术2020-11-02收盘价是19.82元(前复权),今天是49.15元,期间涨幅是148%。五年的年复合收益率为20%,也算不错滴了。如果对比大盘,比如中证A500指数,从5694.80点到5198.91点,还亏了9.7%,你拿着光启技术是否知足?关键是,光启技术五年后改观了多少,这个就不用再啰嗦了哈。
现在及将来,个人依然相信周济教授当年说的那番话,结语是:今天,人类正在进入超材料时代,能自己创造材料,就能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原文如下)
说明:本文尽量简短,涉及到的资料不一一列举出处了。
一、行业背景朝阳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周济教授说:探索突破常规功能材料自然极限的新途径已成为材料科学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问题。而超材料的出现,则可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打开大门,进而打破制约自然材料功能的极限,发展出自然材料所无法获得的新型功能材料,人类将可望成为材料的“造物主”。如果把目光放远点,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漫长的文明进程中,材料一直是重要的里程碑。人类因学会使用天然材料,实现了由猿到人飞跃,进入了旧石器时代;因学会加工材料而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因发明材料合成的方法而进入青铜器时代。今天,人类正在进入超材料时代,能自己创造材料,就能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
光启技术的超材料可以称得上新材料的“造物主”,超越了自然界的材料功能限制,这是众多行业梦寐以求的也是核心基础。
二、应用场景广泛
超材料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包括通信、医疗、遥感、航空航天、军事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超材料是一个新兴产业,行业发展还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随着其技术日益成熟,规模化生产时机到来,成本开始下降,其下游市场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为了更好地推动超材料行业发展,帮助客户及行业充分理解超材料,光启技术在2019年10月份正式对外宣布向同行开放核心材料库。作为超材料的基础原材料,此前“白起”等系列高性能电磁材料只供内部使用。核心材料库的对外开放,将加快光启高性能电磁基底材料在射频芯片、射频天线、高速电路、雷达阵列、5G通信等高精尖设备上的应用,让我国的在这些方面得以发挥更加理想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白起”高性能电磁材料,我国某先进航空装备的超材料机载共形天线增益性能提升了近30%,产品尺寸缩减了40%、通信覆盖范围扩大了50%。
相关数据显示,价格最高的“超尖端超材料”在市场应用中占比高达到44%,接近过半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未来十年,国内超材料市场需求量超过1000吨。另据市场情报公司Lux Research发布的报告“超材料市场预测”认为,到2030年,超材料市场规模将飙升至约107亿美元。
目前光启技术的超材料在军工国防方面的应用是其基础,长远来看,可以说这只是九牛一毛。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光启的授权专利,涉及应用面非常广泛。
三、行业地位突出
在技术与生产力方面,称光启为全球独角兽一点都不为过,别人无法复制更不用说超越了。
世界列强早就对中国禁运超材料基材了,回看2019年,光启的超材料授权专利1961件,位居全球第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启的专利授权率也处于行业领先,发明专利授权率为87%,实用新型授权率为99%,外观设计授权率则达到100%。从中国、美国、韩国等知识产权相关国家权威官网数据看出,仅光启一家在全球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远大于其他国家的申请总量。在“全球超材料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5的企业”的榜单中发现,与波音、雷神等其他已致力于尖端装备近百年的企业相比,光启的申请量仍然,充分彰显出光启自主创新的“硬实力”。
在此略举一例,光启警用智能头盔是光启自主创新实力的集中体现。作为首款AI单兵作战装备,光启警用智能头盔已经在上海、重庆等地铺开,历经复杂实战场景检验。其中,在上海“70周年”国庆安保中,比对103万人次,发现识别各类相关人员800余人次;重庆解放碑“两节三夜”安保中,识别各类相关人员60人次;在首届进博会安保中,化解多起重大安防风险。在中美贸易战的警钟声里,光启自主可控的研发能力为中国企业做出了表率。凭借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光启已经构筑起专利护城河。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5379 件,授权专利总量3230 件,在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实现了超材料底层技术专利覆盖。在人工智能领域,光启技术的申请专利数达到453项,授权专利数达到151项,专利授权量仅次于华为和BAT。该智能头盔,可广泛应用于公安、武警、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小区等等诸多部门。特别说明一下,2020年7月14日公告修订穿戴式智能头盔的采购框架协议暨增加日常关联交易额度,总金额由16,200万元提高到 33,130 万元,增加 16,930 万元,市场需求可见一斑。
四、管理层专业有活力
管理层核心团队都是从事超材料专业技术的,他(她)们放弃美国回国内创业,除了爱国情怀之外更重要的是年轻而有活力。董事长刘若鹏,37岁,博士;总经理赵治亚,44岁,博士;非独立董事季春霖,39岁,博士、栾琳,41岁,博士;财务总监张洋洋,41岁,博士。也许管理上市公司方面有一定的不足,但个个做事扎实,不像别的管理层只会夸夸其谈、到处忽悠。
五、超材料的产能即将暴发
光启超材料产品由“研发为主”升级步入“批产交付为主”的新阶段。超材料作为光启技术的主航道业务,其批产和研制两个端口的业绩贡献已经过半营收,超材料业务营收贡献占比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8.20%、2018年的28.93 %,到2019年的45.56%,2020年Q3达到56.2%,确实正在大跨步稳定向前。
在超材料生产线方面,全球仅有光启一家,2019年光启有一条生产线产能4吨,2020年5月新增一条总产能达到了8吨。顺德基地(总投资14.9亿元)一期项目今年12月量产,产能新增40吨(用于国防装备),总产能将至48吨,是2019年的12倍,顺德二期与一期一样将再增加产能40吨,总产能将至88吨,是2019年的22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启顺德一期这个项目建设期原计划是3年,实际时间提前一半就建成了,可见市场在催光启。而且,扣除这两期的建设费用,光启手上还有很多的募集资金,如果也投入到这方面,总产能将远远超过200吨。
关于超材料净利率的问题,在此作一个简单的估算。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平均净利率约5%(2019年Q2的数据,今年应该更低),根据光启的季报,可以估算出2019年超材料净利率为45%,2020年Q1—Q3分别为42%、48%、52%。净利率的提升,说明超材料的单价在提高,2019年的平均单价为0.7亿元/吨,那么今年前三季度提高到0.8亿元/吨以上了。而统计数据显示,超尖端的单价>0.9.
免责申明:以上仅属个人见解,不作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