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齐金钊)日前,光启技术披露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9.43亿元,同比增长10.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6.75%。公司连续七年实现同期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研产协同” 战略落地显成效
光启技术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大量研制订单转入批产状态,超材料产品批产收入9.36亿元,同比增长47.35%,占营业收入比重的99.23%,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主引擎。
光启技术称,2024年,因优先保障研发资源投入,公司批产交付压力较大,但全年超材料批产收入12.69亿元,仍实现了1.78%的稳健增长;而同期的研制收入2.82亿元,爆发式增长了 911.24%,印证了“高研制投入为批产奠定根基,批产收入为研发提供现金流”的战略逻辑。进入2025年,随着前期研制订单加速转入批产,公司超材料批产收入同比增长47.35%,批产交付已进入放量阶段。
公告显示,为应对批产需求激增,光启技术自2024年下半年起启动大规模扩产,在湖南株洲、天津津南区、四川乐山布局三大超材料生产基地。
光启技术表示,随着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公司目前产能释放已初见成效。其中,光启顺德基地二期于2024年10月投产后,今年5月中旬已启动交付。从生产规模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不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增加约0.76亿元,确认的存货结转成本约4.23亿元,生产量达4.99亿元,生产规模为去年同期的1.5倍,二期扩产初见成效;光启株洲基地一期于今年8月16日完成设备调测并试生产,预计10月中下旬大规模投产;光启天津基地正按要求推进基建,计划今年11月下旬投产。随着三大基地陆续投产,公司产能压力将得到显著缓解,为后续批产交付提供坚实保障。
七大平台支撑多领域创新
报告期内,除了在航空航天领域持续深耕外,光启技术用超材料赋能多领域的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光启技术介绍,公司依托超材料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了超级计算、超材料微电子、先进复合材料及制造、高分子功能材料、高精密机加、微波射频天馈系统、先进检验检测七大能力平台,建立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为多个先进制造行业提供了深度的方案定制、产品制造、技术服务等,推动了以上行业实现创新性发展。半年报显示,光启技术已在民用市场积累了一批潜在客户和应用领域,为拓展民用市场奠定了先发优势。
在低空经济领域,光启技术正通过七大平台赋能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近期,公司在乐山、内蒙古开展的外场试飞测试已完成多架次极端环境测试,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达预期。
在智能汽车领域,光启技术与中汽中心天检中心联合创办的“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所采用的整车OTA(空中下载技术)远场测试方案,解决了传统近场测试技术中有源指标测不准、汽车天线偏心测不准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大幅提升了测试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目前该方案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