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沪指再度向3500点发起冲击。
“反内卷”概念板块大涨。其中,光伏产业链集体爆发。截至收盘,多只个股涨停,亚玛顿上演“地天板”。光伏龙头ETF涨超5%,多晶硅主力合约触及涨停。
此前,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业内分析称,光伏行业整体处于供给侧调整期,光伏玻璃有望率先完成调整。
截至7月8日收盘,沪指涨0.70%,收报3497.48点;深证成指涨1.46%,收报10588.39点;创业板指涨2.39%,收报2181.08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4539亿元,较前一日放量2453亿元。
“反内卷”概念板块大涨。其中,光伏产业链集体爆发。亚玛顿罕见上演“地天板”行情,股价从跌停拉升至涨停。截至收盘,亚玛顿报24.62元/股。记者注意到,亚玛顿5个交易日内录得4个涨停,累计涨幅超57%。此外,当日多晶硅主力合约触及涨停,涨幅7%,报38385元/吨。

光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期增强
消息面上,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聚焦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光伏行业企业及行业协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
此前,晶科能源在接待多家机构调研时表示,硅料价格与行业库存水平及下游开工率动态相关。在当前行业呼吁“反内卷”的共识下,推动长期价格修复和供给侧产能出清的积极因素较多。
大全能源也在机构调研时表示,针对光伏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企业相继提出了多种探索方案。公司始终保持积极支持、配合的态度,愿意参与和协同发挥各方优势,寻求解决之道。
华创证券研报分析称,近期,光伏板块“反内卷”呼声日益高涨,硅料收储、光伏玻璃减产、高层“反内卷”会议等事件使得光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期增强。未来随着行业自律的推进以及供给侧政策落地,行业供需有望改善,带动产业链价格及盈利修复。目前,光伏行业价格及盈利均处于底部位置,在供给侧政策的修复预期下,板块有望迎来反弹。
光伏玻璃行业有望率先完成调整
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面对市场供需失衡,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
“当前,国内光伏行业总体情况供大于求。光伏玻璃头部厂商此次减产的目的,更多也是为了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任舒杰认为。
国联民生证券研究报告称,光伏玻璃行业具有先发优势突出、规模化效应显著的特点,头部企业在供应链管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盈利水平与二、三线企业逐渐拉开差距。光伏行业整体正处于供给侧调整期,光伏玻璃有望率先完成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