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韩国居民对中国股市的关注非常之高,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涉足。据韩国首尔某大型金融机构的研究员透露,他们的客户中有大学教授、外贸人士以及金融从业人员,都对中国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
韩国中华总商会会长袁国栋作为一名老股民,从事股票投资已经有30年了,过往主要集中在韩国市场,投资包括三星电子、LG等蓝筹股票。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8年前开始关注海外市场,陆续投资了美股、日股、港股,虽然目前还不能直接买入A股公司的股票,但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都有关注。
“在我身边,尤其是投资圈的朋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中国股票。不少人过去只买美股,现在则觉得中国公司处于价值低估和行业增长的阶段,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袁国栋说。
“我是在2024年开始比较深入地关注中国股市,因为当时看到中国的新能源、AI、消费股的估值明显低于美国同类公司。真正开始买入是在2024年第四季度,逐步配置了港股。”
袁国栋表示,自己选股标准主要是从行业前景、国际竞争力及合理估值三个方面入手,并重点关注三类中国公司,首先是新能源与电动车产业链,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因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全球领先优势;其次是科技与消费电子,比如小米,既有国际化业务,也有性价比优势;最后是新兴消费与医疗,如泡泡玛特、百济神州等,代表着中国年轻人的消费文化和创新医药的未来。
袁国栋坦言,相比韩国市场,中国市场的波动性确实更大,但整体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我投资的小米、比亚迪、宁德时代,都有不错的上涨幅度。以我个人投资组合来说,目前持有中国股票的部分,大概实现了15%—20%的收益,这比同期韩国本地股票的平均收益要高。”他说。
关于未来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袁国栋表示中长期来说持乐观态度,主要因为新能源、AI、大消费领域的中国公司具有全球竞争力,且和美股相比,许多中国优质企业被明显低估,另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中国作为美国以外最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他计划未来将中国资产配置比例从目前的20%左右提升到30%—35%,作为与美股相互平衡的核心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