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政策引导型转向市场主导型,行业“造血”能力已初步具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终审和2021—2022年度补助资金预拨情况。
清算审核结果显示,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核算总额达到16.54亿元。2021—2022年度将预拨补贴1.68亿元,较高峰时期即2017年度、2018年度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核算金额的9.17亿元、4.05亿元大幅减少。
据悉,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预拨1.68亿元,涉及10个省市的19家企业。
其中,陕西、深圳和上海三个省市获得的补贴金额较高,均超过3000万元,这三个省市也是2021—2022年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较高的省市。
企业方面,比亚迪成为获得补贴最多的企业,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陕西)和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分别获得3791万元和3556万元。紧随其后的是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获得3015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1—2022年度的补贴中仍以传统车企为主,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大通等合资车企也获得了百万元级别的补贴;造车新势力仅有零跑汽车出现在此次预拨资金表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仍以传统车企为主,造车新势力所占份额仍较少。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发布《关于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情况的公示》。通过梳理可发现,多家车企审核期实际获得的补助资金均较申请金额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金额最高者减少约1.4亿元。
具体来看,2016年至2020年五年期间,国内车企整体申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数合计为75814辆,但核定推广数为54089辆。五年期间,各家车企申请清算资金合计约为29.3亿元,但应清算补助资金约为20.7亿元,两者之差约为8.6亿元。
从核减原因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为车辆相关凭证不符合清算通知申报要求,二为企业未按有关要求上传车辆运行数据。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公示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的清算与预拨情况,反映着补贴政策的精准化、规范化趋势,审核趋严成为常态。同时,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上对于补贴的依赖已有所下降,行业自我“造血”能力已初步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