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亿÷50万=2万。我没算错吧!的确是!
2万一辆的车能是什么样的车呢?搞笑吧!
京东豪掷百亿拿下比亚迪50万辆大单,汽车帝国正式起航?
2025-08-08
2025年7月21日,北京京东总部的签约仪式现场,刘强东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手握在一起。
这场低调的签约背后,藏着京东十年磨一剑的汽车帝国野心——根据京东汽车官方公告,双方将在新能源物流车采购、智能供应链协同、售后服务体系共建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京东计划未来3年向比亚迪采购不少于50万辆新能源物流车,总金额预计超百亿元。
而当人们翻开京东的汽车产业布局图谱,才惊觉这场看似突然的合作,实则是刘强东精心谋划十年的战略落子。
早在2015年,刘强东就以个人名义参与蔚来汽车的A轮融资,成为这家新势力车企的早期股东。当时京东正处于电商业务高速扩张期,为何要跨界投资汽车?答案藏在刘强东的商业逻辑里——他敏锐地察觉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重构物流、供应链乃至消费场景。正如京东物流CEO胡伟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所说:“汽车产业的变革,本质上是供应链效率的革命。”
- 2018年:京东上线整车交易平台,提出“未来汽车销售可在电商完成”的判断,并与比亚迪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 2021年:京东成立汽车事业部,整合零配件、电商、售后资源,推出“京东养车”品牌,布局线下1500家直营门店和4万家合作网点。
- 2024年3月:京东与比亚迪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涵盖乘用车全渠道营销、商用车场景定制、数智化供应链服务等领域,双方合作进入快车道。
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京东早已搭建起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技术体系:
- 自动驾驶:投资蘑菇智行、嬴彻科技等企业,构建从感知算法到车路协同的技术闭环。
- 智能物流:2025年7月发布的自研无人轻卡“京东物流VAN”,搭载比亚迪定制线控底盘,配备3颗激光雷达和20颗摄像头,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单次充电续航160公里,载货量比传统货车高30%。
- 数据中台:通过京东养车积累的2000万车主数据,构建用户画像与需求预测模型,精准指导车企研发与供应链管理。
此次京东与比亚迪的合作,最引人注目的是50万辆新能源物流车采购计划。这不仅是中国物流史上最大规模的新能源车辆采购,更意味着京东将彻底重构自身物流体系的能源结构。
根据京东物流测算,这批定制化电动轻卡投入使用后,每辆车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3.2万升,降低运输成本60%以上。以京东日均1500万单的配送量计算,全部替换为新能源车辆后,每年可节省燃油成本超20亿元,同时减少碳排放48万吨。这相当于种植2600万棵冷杉树的年碳吸收量。
这批车辆并非简单的“电动货车”,而是集成京东与比亚迪核心技术的智能终端:
- 车电分离模式:京东采用电池租赁方案,每辆车电池成本降低40%,同时比亚迪依托京东线下网点建立换电站体系,实现5分钟快速换电。
- 智能调度系统:车辆搭载京东自研的“北斗+5G”实时定位系统,与京东物流的“青龙系统”深度联动,路径规划精度提升至0.5米,配送效率提高25%。
- 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车载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京东养车可提前预测车辆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将车辆平均维修时间从48小时缩短至6小时。
这笔订单的影响远超物流行业:
- 供应链拉动:比亚迪西安动力电池工厂将为此新增两条生产线,直接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
- 技术标准输出:京东与比亚迪联合制定的《新能源物流车智能网联技术规范》,已被工信部列为行业推荐标准。
- 区域经济激活:京东计划在湖北襄阳、四川成都等地建设新能源物流车产业园,带动当地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
当人们还在讨论“京东是否造车”时,刘强东早已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京东不做整车制造商,但要成为智能出行产业的“水电煤”。
京东养车已构建起“线上+线下”的立体服务网络:
- 线上:比亚迪汽车售后官方旗舰店提供原厂保养、轮胎更换等服务,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300%。
- 线下:比亚迪“精诚一家”养护中心入驻京东养车门店,服务对象从比亚迪车主扩展至全品牌用户,单店日均服务量达80台次。
京东物流VAN的试运营正在改写城配物流规则:
- 场景落地:在北京、广州等30个城市,这种无人轻卡承担着从仓储中心到社区前置仓的“短驳运输”,日均行驶里程超5000公里。
- 技术迭代:通过路测数据训练的自动驾驶模型,每千公里接管率从初期的3.2次降至0.08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 商业闭环:京东计划2026年前部署1000台无人轻卡,形成“干线-支线-末端”的全链条无人化物流网络。
京东的汽车布局始终伴随着精准的资本操作:
- 战略投资:通过京东科技旗下基金,先后投资地平线、Momenta等自动驾驶企业,构建技术生态。
- 产业基金:联合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发起200亿元新能源物流产业基金,重点扶持电池回收、智能充电等领域。
- 上市计划:京东养车已启动Pre-IPO轮融资,估值超500亿元,计划2026年在港交所上市。#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当京东的无人轻卡在城市道路上穿梭时,更多悬念正在浮现:
1. oyrobotaxi的想象空间:京东注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商标,是否意味着刘强东将进军出行服务领域?目前京东已在北京亦庄启动Robotaxi试运营,测试车辆搭载比亚迪e平台3.0技术,计划2026年正式商业化。
2. 氢能物流的战略储备:京东与亿华通合作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已完成10万公里路测,每公里氢耗成本降至3元,未来或成为长途干线物流的颠覆性方案。
3. 国际市场的扩张野心:京东计划将新能源物流车模式复制到东南亚,与印尼雅加达、越南胡志明市签署合作协议,首批5000辆定制车将于2026年交付。
2025年8月,京东宣布量子通信系统在新能源物流车上完成测试,实现车辆与调度中心的3000公里无中继通信。这种“绝对安全”的通信技术,能否与自动驾驶深度融合,打造全球首个量子加密物流网络?当
比亚迪的电池数据通过量子信道实时传输至京东云时,传统车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还能维持多久?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闪烁的量子信号里。
难道对于这样的惊天利好,资本市场眼睛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