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2025年的年中,国内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相当火热,各大车企纷纷公布了上半年的销售成绩,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报出来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好看。
可就在这股热潮里,一个听起来不太舒服的说法,“车圈恒大”,开始在行业内外流传开来,矛头直指曾经的国产SUV巨头——长城汽车。
这不禁让很多人感到疑惑,长城汽车作为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这些年一直都走得挺稳的,怎么突然就有了这样的争议?
它到底是真的遇到了大麻烦,还是外界有些过度解读了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热闹,得把长城汽车的“体检报告”拿出来,一项一项仔细分析。
首先,我们先看看长城汽车自己公布的成绩单。
从整体上看,数据似乎还不错。
今年6月份,长城总共卖出去了11万多辆车,整个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也达到了将近57万辆。
这个数字单拎出来,放在任何一家车企身上,都算得上是一份可以交代的答卷了。
但是,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不能只看总分,还得看单科成绩,尤其是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尖子生”表现如何。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长城旗下的几个关键品牌时,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长城这几年最引以为傲的王牌——坦克品牌。
想当初,坦克300横空出世,凭借着硬朗的造型和强大的越野能力,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国内的潮玩越野车市场,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梦想之车”。
可以说,坦克品牌的成功,是长城汽车品牌向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明星品牌,今年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坦克品牌在今年6月份的销量是21571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7.22%;而整个上半年的累计销量是103660辆,同比也减少了10.67%。
可能有人会说,有十万的销量也不算差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惊人的对比: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也就是2024年的上半年,坦克品牌的销量同比增幅是接近百分之百的98.94%!
从接近翻倍的暴增,到如今超过百分之十的下滑,这种巨大的落差,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坦克品牌的黄金增长期可能已经过去,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变化来自哪里?
主要就是竞争对手的强势入局。
以前,坦克在这个细分市场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对手,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最直接的挑战者,就是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
方程豹的打法非常精准,它没有和坦克在传统燃油越野车领域硬碰硬,而是选择了新能源的赛道。
它的车型,比如豹5,搭载了可油可电的混合动力系统,这一下就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这意味着车主既可以在野外享受到强大的动力和脱困能力,又可以在城市里实现非常低的油耗,甚至用纯电模式上下班,用车成本大大降低。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全能表现,让很多原本考虑坦克的消费者转而投向了方程豹的怀抱。
从数据上看,方程豹品牌上半年就卖出了超过6万辆车,可以说实实在在地抢走了本属于坦克的市场份额。
除了方程豹这样的高端对手,来自奇瑞捷途的“平民军团”也给坦克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捷途旅行者这类车型,同样采用了流行的“方盒子”硬派造型,看起来很有越野范儿,但它的定位是“轻越野”,价格也更加亲民。
对于那些主要在城市里用车,只是偶尔想去郊外感受一下气氛,对极限越野性能要求不高的用户来说,捷途显然是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这就好比,不是人人都需要专业的登山装备,很多人只是想买一件好看的冲锋衣而已。
捷途的策略非常成功,仅6月份,相关车型就合计卖出了近2.5万辆,甚至超过了坦克整个品牌的销量。
面对这种上有新能源技术降维打击,下有高性价比产品分流客户的局面,坦克的处境确实变得艰难起来。
如果说坦克品牌是长城汽车的“面子”工程遇到了挑战,那么在代表未来的新能源领域,长城汽车的“里子”则显得更加令人担忧。
这个重任,原本是落在欧拉品牌身上的。
曾几何顶,欧拉凭借“更爱女人”的独特品牌定位,以及像好猫这样设计出彩的产品,在新能源市场也曾掀起过不小的波澜。
但如今,欧拉的处境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今年6月份,欧拉只卖出了3283辆车,同比降幅高达45.55%;上半年累计销量更是只有13908辆,同比下降了56.19%,销量直接被腰斩。
要知道,这还是在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44.3%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也就是说,当整个市场都在飞速发展,几乎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的时候,欧拉这个本应乘风而起的品牌,却在逆势大幅下滑。
这暴露出的,是长城在新能源核心赛道上的战略迟滞和产品竞争力不足的严重问题,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销量下滑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危机体现在公司的财务数据上,这才是衡量一家企业健康状况最核心的指标。
根据长城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有几个数字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首先是经营性净现金流,这个指标通俗点说,就是公司通过卖车这些主营业务,真正拿到手的现金是流入还是流出。
长城汽车一季度的这个数字是负的89.8亿元,也就是说,公司不仅没通过主业赚到现金,反而还在持续地“失血”。
作为对比,同期的比亚迪,经营性净现金流是正的85.8亿元。
一个净流出近90亿,一个净流入超85亿,两者之间的差距触目惊心。
其次是公司的“家底”,也就是现金储备。
截至一季度末,长城汽车账上的现金及等价物是286亿元,这个数目虽然不小,但和比亚迪、上汽、长安这些同行相比,并不占优势,意味着它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最关键的是偿债能力。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值来衡量,就是用公司手里的现金去除以短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
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说明公司很安全,手里的钱足够还债;如果小于1,就意味着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
而长城汽车的这个指标,只有0.63,在A股主要的上市车企中处于较低水平。
相比之下,比亚迪、长安等车企的这个指标都大于1。
这说明,长城汽车短期内需要面对的还债压力是比较大的,公司的财务状况确实处在一个比较紧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