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双星新材(002585.SZ)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9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
双星新材表示,上半年经营业绩承压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周期性波动及新项目转固等因素影响。据了解,在下游需求偏弱、成本变动较大等因素影响下,BOPET企业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同时在产能增速逐渐放缓、国家反内卷政策刺激下,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双星新材持续聚焦高价值领域,也为抢占行业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高价值领域 MLCC离型膜上半年业务显著增长
公告显示,双星新材MLCC 离型膜在业务上取得了显著增长,2025年上半年销售量同比增长118.6%,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4.4%。
更值得一提的是,双星新材MLCC 离型膜相关产品客户拓展实现新的突破。其高平滑度离型膜产品在微容科技端已成功完成导入工作,这一突破性进展打破了日韩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垄断,目前该产品正在批量替代进口品,凭借优异性能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双星新材的通用级离型膜已成功在微容科技、三环集团等国内知名客户处实现稳定批量供货,并在村田、三星、太阳诱电等国际大客户处于验证和批量供应阶段。
此外,双星新材MLCC 离型膜项目建设稳步推进。5月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双星新材表示MLCC离型膜开发与市场拓展增速显著,一期产能规划5亿平米年内完成,未来整体项目规模将达20亿平米。
伴随AI、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快速发展,MLCC离型膜应用前景广阔,华经产业研究院预估2025年全球MLCC离型膜市场规模可达311.5亿元。在此背景下,双星新材有望依托技术突破及产能规划,进一步提升国产膜材料的全球竞争力。
技术与产品布局优势叠加紧抓行业改善发展机遇
在双星新材取得重点业务突破的同时,国内反内卷政策不断推进,BOPET行业预期持续向好。从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首提“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再到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明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督总局起草《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等,“反内卷”政策脉络逐步清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反内卷政策指引将缓解BOPET行业供需失衡与价格压力,推动行业自律发展,加速国产厂商向高端化、专业化升级。同时,伴随BOPET薄膜应用场景持续拓宽,技术创新与高端化转型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
作为国内聚酯薄膜行业领军企业,双星新材专注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积极把握市场机遇。2025年上半年,双星新材研发投入为1.06 亿元,围绕“提品质、增品种、调结构”的经营思路,新增专利申请39件、授权专利 15 件,并实现新产品持续开发量产 10 项,包括复合集流体材料等重点项目专利获批授权,为其在高端市场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7月,双星新材凭借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专利数量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成功入选“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榜单。
值得关注的是,双星新材在载体铜箔领域取得关键进展。2025 年上半年,双星新材新研发的载体铜箔产品,在研发与技术创新层面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性能能够有效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要求,目前已获得初次合作的客户认可并即将落实第二笔采购合同,为公司未来在此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双星新材产品种类丰富的优势凸显,进一步夯实领军地位。目前,双星新材已构建涵盖聚酯功能膜材料及光学膜的生产与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品种类包括 60 多个系列、100 多种产品和500多个规格,覆盖光学材料、节能窗膜材料、新能源材料、可变信息材料及热收缩材料五大领域。
展望未来,随着行业反内卷政策、产业升级等因素带来的发展契机,双星新材凭借MLCC离型膜等重点项目的产能释放、技术创新的持续深化,有望紧抓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巩固并夯实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