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动销慢又有保质期,我们现在进货不敢进多了。”在成都经天路开超市的张先生表示,现在竞品很多,使得RIO(锐澳预调鸡尾酒)今年的销售有所下滑。RIO是百润股份(002568.SZ)旗下的主力产品。百润股份日前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尤其是占比88%的酒类产品(含RIO)同比下滑9.35%。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为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百润股份在成都建设的威士忌酒厂烈酒板块,已完成前期筹备,并在今年3月和6月相继推出威士忌新产品。
实际上,以预调鸡尾酒、气泡酒、果酒、米酒为主的微醺经济,赛道已然拥挤,此外头部白酒企业近期相继推出低度白酒,甚至黄酒企业也推出气泡黄酒,纷纷争夺年轻消费者市场。
中国食品研究员朱丹蓬认为,在这个新的时代、新的周期、新的人群、新的竞争态势中,进入微醺细分赛道的企业,要进行梳理,进行全新的产品矩阵调整,这不单是战术的调整,更多的是战略性的,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预调鸡尾酒受“蚕食”
百润股份日前发布的2025 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9 亿元,同比-8.56%;实现归母净利润3.89 亿元,同比-3.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6 亿元,同比-9.04%。
从主营产品来看,占比88%的酒类产品营收为12.97亿元,同比下滑9.35%;在2024年呈现较强韧性的香料香精业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滑3.91%至1.69亿元,占总营收的11.34%。
“近年来,预调鸡尾酒行业发展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张,行业内原有企业经营水平逐步提升的同时,不断有新的企业涉足预调鸡尾酒行业,行业竞争逐步显现。”百润股份在财报中如此解释。
实际上,百润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已经做了诸多努力。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重启渠道扩张步伐,截至6月30日,其在全国的预调鸡尾酒经销商总数达到2268个,较去年年末净增约10%。其中,华北地区增幅最为显著,达到16%,目前拥有560个经销商。
但是在市场表现方面却不如意。财报显示,其华北和华西市场的经销商数量分别实现16%和10%的环比增长,但是华北市场营收2.31亿元,同比下降21.43%;华西市场营收2.19亿元,同比下降23.05%。
至于华北、华西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百润股份董秘办称“暂时没有相关的信息确认”。但是公司董秘办强调,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现金流表现很好。财报显示,百润股份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91 亿元,同比增长67.06%。“这主要是我们主动收缩了对经销商的授信。”董秘办强调。
“在整个微醺产品矩阵里面,预调酒鸡尾酒备受精酿啤酒、红酒、气泡酒的蚕食。此外百润股份在整个产品的创新升级迭代方面,这几年并没有太多的一些亮点。随着消费者审美的疲劳,它已经失去了高增长的红利,甚至有逐渐下滑以及老化的迹象。”朱丹蓬表示,所以未来如何对接新的趋势、新的消费群体、新的模式以及产品,是百润股份的挑战。
在酒业行业专家欧阳千里看来,自当年《爱情公寓》之后,预调鸡尾酒在营销上鲜见亮点。另外,预调鸡尾酒的销售渠道亦出现问题,比如商超渠道不再是酒类销售的主流渠道。再加上预调鸡尾酒的保质期相对较短,也使得渠道商进货时更为谨慎。
记者注意到,百润股份正在加速创新。今年夏天,其推出果冻酒新品,以0糖、含真实果汁和3%~4%酒精度,以及果冻口感为卖点,试图将“微醺”体验融入更随性的零食消费中。
“通过推出果冻酒,我们正在持续深耕现有的人群和现有的消费场景。”百润股份强调,比如12度的轻享产品,这样相对高度数的产品在这两年发展得比较快,比如韩国的真露、国内的果立方,这也是公司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威士忌赛道拥挤
今年3月,百润股份旗下首款“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面市;6月,定位更高端的“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系列产品也正式发布。6月15日,百润股份旗下的成都崃州蒸馏厂正式完成灌注其第50万支陈酿桶,并计划在未来4至5年内完成实现100万桶原酒储备。
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崃州蒸馏厂,目前已完成前期筹备,转入实际运营阶段。“崃州蒸馏厂是目前国内产能最大、桶陈数量最多的威士忌酒厂,在研发能力、制桶工艺、产能、桶陈规模、营销理念等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百润股份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国内威士忌市场潜力巨大,市场规模和人均消费量均会提高,公司威士忌业务具有较大先发优势和市场潜力,但也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实际上,威士忌赛道已然拥挤:此前,洋河、泸州老窖、劲酒通过与烈酒企业合作的模式推出威士忌产品。此外,天佑德、怡园红酒都相继小批量推出威士忌产品,郎酒在峨眉山的威士忌酒厂在上个月正式开工建设;保乐力加在峨眉山的叠川威士忌已经全面上市。此外,黄酒企业古越龙山计划在2017年推出糯米威士忌。
至于百润股份的威士忌目前销售情况如何,在今年上半年财报中未有体现。“因为营收占比没有超过10%。”百润股份解释,未来期望能够与预调鸡尾酒平分秋色,占到50%。
欧阳千里认为,威士忌目前在国内存在消费市场,但消费场景很小众,仍在长期培育之中。“伴随着国人日益自信,威士忌等海外品类的市场上升空间被不断压缩,所以短期内很难成为百润股份的有力支撑。”
在酒业行业专家蔡学飞看来,虽然数据显示市场容量从2013年的12.88亿元扩张到2023年的55亿元,10年间我国威士忌市场规模增长4.2倍,但是以干邑为代表的威士忌整体上仍然属于小众市场,整体市场规模不过55亿元。“由于整体基数较小,消费习惯尚在培育期,前期投入较大等限制了威士忌产品的推广销售,并且威士忌目前更多的是在商超、居家等消费场景使用,整体上还未融入商务、宴席、家宴、礼品等主流酒类消费市场。”
微醺经济需做大蛋糕
微醺经济是指以低度酒精饮品(如气泡酒、果酒、预调鸡尾酒、米酒等)为核心,围绕轻度社交、个人放松、悦己消费等场景兴起的一种新消费趋势。虽然上述产品的酒精含量通常在3%~10%,但目前呈现酒精度向上扩容态势,比如30度以内的白酒。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这一增速远超白酒行业整体水平。尤其随着即时零售的兴起,低度酒在这一渠道的占比也持续攀升。京东《2025低度酒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果酒占比达到38%,年增速72%;茶酒占比25%,年增速65%;气泡酒占比17%,年增速更是高达210%。
基于此,今年酒企纷纷进军低度酒细分赛道,比如五粮液推出29度产品,舍得推出28度产品,洋河股份正筹备推出果酒、露酒及低度潮饮产品,此外黄酒企业会稽山也推出气泡黄酒。
朱丹蓬表示:“微醺经济这一块,百润股份应该是最早进入的企业。但是它的整个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差,利润也不高。所以说当所有的白酒巨头去染指微醺的时候,百润股份可能就没有太大的机会了。”
但是在百润股份看来,白酒行业的下探,对于微醺经济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可以看到预调鸡尾酒,包括低度酒这个行业,一直以来发展最快的时候,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经过这么多轮的竞争之后,这个行业的蛋糕有了大家一块做大的感觉,做大蛋糕永远比分蛋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