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电工(SZ002533)$ 金杯电工在液冷产业链的布局已形成明确的技术路径和市场切入点,主要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液冷超充领域,并逐步向数据中心等场景延伸。以下是其布局的核心内容:
一、液冷充电桩电缆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
作为核心切入点,金杯电工已成功研发新能源汽车液冷型直流充电桩电缆,并逐步应用于新能源车辆快充和超充领域。该产品针对大电流快充需求,解决了传统线缆的散热瓶颈,冷却液温升≤15℃(国标≤25℃),适配800V高压平台车型,单枪功率可达600kW。目前已配套20余个高速服务区,并计划覆盖全国35%的高速服务区,2025年充电桩业务营收目标为15亿元。此外,该产品还应用于低空飞行器充电站等场景,满足耐高温、高强度的特种电缆需求。
二、产业链协同与技术迁移
1. 上游材料与工艺优势
作为扁电磁线全球龙头,金杯电工在金属加工、绝缘材料(如PEEK绝缘技术)等领域的积累可直接迁移至液冷线缆生产。例如,其研发的PEEK漆包线适配800V/1000V高压电机,使驱动电机体积缩小15%,单车价值量提升30%,已供货比亚迪等头部车企。此外,公司在超导磁体领域的技术(如NbTi超导漆包线)为液冷系统的高端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
2. 下游场景拓展
公司依托现有客户资源(如理想、广汽、华为等),深化液冷线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配套合作。同时,为华为数据中心提供电力电缆产品,虽未直接涉足液冷服务器,但为未来切入数据中心液冷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战略定位与研发投入
1. 第二增长曲线培育
2024年报明确将液冷超充作为新兴工业应用领域的重点突破方向,计划通过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培育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电机专用扁电磁线销量同比增长67.77%,特高压变压器销量增长241.18%,显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 研发资源整合
公司利用CNAS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加速技术转化,例如与高校合作开发纳米流体冷却技术,提升散热效率。此外,通过与亨通新能源合作,聚焦冷却介质选型优化与管道结构创新,弥补核心部件(如冷板、CDU)的技术短板。
四、行业机遇与挑战
1. 市场需求驱动
液冷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快充和数据中心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例如,英伟达GB300系统全液冷设计推动单机柜价值量提升至70万元,国内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62亿美元。金杯电工若能从充电桩线缆向数据中心液冷部件延伸,可切入更大市场空间。
2. 技术壁垒与竞争格局
液冷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如冷板、CDU)技术门槛较高,需具备防漏液设计、流体控制等能力。当前市场主要由英维克、高澜股份等企业主导,金杯电工尚未披露冷板、CDU等核心部件的技术储备。此外,冷却液材料(如氟化液)的供应风险(如3M停产)可能影响其成本控制和技术路线选择。
五、未来发展路径
巩固充电桩线缆优势,进一步优化液冷充电桩电缆性能(如耐高压、抗腐蚀),并向换电站、储能系统等场景延伸。同时,利用现有车企客户资源,深化配套合作, 金杯电工在液冷产业链的布局已从充电桩线缆的单点突破,逐步向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的双场景延伸,技术路径清晰且研发投入明确。短期来看,充电桩线缆的市场拓展和技术迭代是重点;中长期需突破冷板、CDU等核心部件技术,并通过合作或并购切入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若能有效整合资源、把握行业趋势,公司有望在液冷领域实现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