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间,协鑫集成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94亿元,同比下滑5.16%;同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7亿元。其中,公司第二季度单季净亏损收窄至约1.29亿元,环比第一季度减亏近34.8%。
谈及报告期内经营情况,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直面行业挑战,以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发展航道,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经营韧性。2025年上半年,公司组件出货量超14GW,电池产量7.63GW,同比增长均超40%。公告显示,上半年公司相继中标中广核1.5GW、华润电力1.81GW、武汉天源1.18GW、四川华电767MW、宁夏交通建设700MW等大额组件采购订单,央国企大型项目中标规模稳居行业第三。
据披露,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其中非硅成本同比降低超20%,人均产出效率提升超25%。截至今年6月,公司已形成合肥基地+阜宁基地超30GW高效组件产能以及芜湖基地16GW高效TOPCon产能,在产品良率、入库效率及非硅成本控制方面已达到行业头部水平。自产电池及组件非硅成本、产能利用率、存货周转天数及现金周转效率行业领先,提升经营效益,收窄亏损幅度。
研发方面,目前,协鑫集成已完成TOPCon 182N向210R/210N产品的技术升级,精准契合大尺寸、高功率的主流市场需求,强化N型产品竞争力;加速基于GPC技术的高端产品布局(GPC 2.0/3.0),重点开发面向高溢价分布式市场的定制化产品系列,显著提升产品溢价能力。新一代GPC光伏组件采用自研FBR颗粒硅,通过钝化2.0技术等一系列提效手段、并引入0BB、新型栅线设计、金属无银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导入,降低总成本28%以上,电池效率达到28.1%。
据协鑫集成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公司正加速建设“协鑫全球高效光伏电池研发中心”,联合顶尖院所打造“晶硅黑科技实验室”,重点攻关GPC 3.0量产工艺与叠层电池产业化,产学研融合夯实创新基础,为公司应对未来的光伏产业技术竞争建立核心优势。
展望未来,协鑫集成表示,在深化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有望加速推进。随着自律机制的完善与行业技术革新,光伏行业有望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迎来行业拐点。公司将继续提升管理效能,积极面对行业挑战,全力实现定增募集资金到位,改善财务结构,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及行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