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作为世界第一大电缆制造国与消费国,去年我国线缆市场规模达到1.2万亿元左右。当前,我国线缆产业整体发展良好,然而,这个万亿产业同样面临低端“内卷”严重、高端依赖进口等问题。
线缆行业如何破“内卷”?证券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超1万家线缆企业分散式竞争导致的“卷”,正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慢慢缓解,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中低端线缆卖出“粉丝价”
线缆行业的一大特点,是产品类别繁杂。“电线电缆共分为五大类产品、近2000个品种,15万多个规格。”苏州一家电缆企业负责人余冰告诉记者,如此多的品类,也涌现出数量庞大的企业,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几百家线缆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小电缆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也达到4000余家,成为电工电器20余个细分行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
“线缆行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应用最广的普通电缆的技术门槛没有那么高,很多时候,大品牌能做的产品,小厂一样能做,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战。”余冰介绍,相比现在,国内线缆行业曾有过更“野蛮”的时刻,当时一些企业“卷”完价格就开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造成恶劣的后果。“2014年,陕西发生了轰动一时的‘西安地铁问题电缆案’,行业用了很长时间才消化影响,重新走上正轨,基本杜绝了此类现象,现在大家确实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卷’价格。”
那么,价格到底有多“卷”?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电缆光缆专委会秘书长柳林说:“中低端线缆每公里的价格已经比超市里的粉丝还便宜。”与此相对应,线缆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线缆产业最具竞争力企业100强》榜单显示,排名前十的10家企业中,没有1家企业的近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超过0.05%,其中更有4家近三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为负。“连行业前十都是这样的数据,我们中小企业就更难了,目前我们能做到维持一到两个点的净利率就已经不错了,很多时候拿订单都是为了维持经营而被迫走量。”余冰说。
价格如此之“卷”,在多位受访者看来,是因为我国线缆行业竞争格局并不成熟。“目前,行业前十的整体市占率仅10%左右,反映出行业竞争格局还停留在无序混战阶段。”中超控股董事长杨飞告诉记者,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和法国等国市场集中度较高,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到70%以上、65%以上和90%以上。对比成熟市场,我国行业前十的市占率如果能够提升到30%以上,相信线缆行业的“内卷”程度将会有所缓解。
呈现“一降一增”趋势
炎炎夏日,来到中超控股位于江苏宜兴的生产车间,会发现这里的生产井然有序——经过绝缘、护套和检验等严格工序,一条条高品质的电缆最终制成,等待着送往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开始,公司对员工的防护更上一个台阶,提供员工休息的场所也已提档升级。
“我们去年和跨国企业道达尔能源达成合作,成为它们的供应商,道达尔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在于产品质量、价格层面,还包括我们对员工的关怀等各个方面。”杨飞告诉记者,面对激烈竞争,公司能够拿到跨国巨头订单,是因为相较于大多数企业,公司综合实力更强,能够持续稳定地高质量供货。“道达尔确定和我们合作之前对公司进行了细致考察,提出了100多项具体要求,我们最终做到了全部满足。”
虽然行业“内卷”严重,但中超电缆赢得外企合作的经历表明,一方面,“红海”源自残酷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优胜劣汰市场机制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市场正在做出新的选择。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线电缆分会理事长江斌认为,当前,我国线缆行业正呈现“一降一增”的趋势,也就是企业整体数量增速下降,同时退出数量增加,规模化企业主导的优胜劣汰市场机制更加显著,产业集聚将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作为电缆企业最重要的甲方,国家电网从今年开始也推出了相应改革。“以前的招投标,电网公司是以省为单位,今年开始则是按照大的片区为单位,这样一来,按照总数算,能够入围的企业就大幅减少,也就进一步推动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有受访者表示,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一旦中标,在下一次招投标中就具备了计分优势,这样中标企业继续中标的概率将更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中超控股也是这一改革举措的受益者。今年6月,公司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明珠电缆、远方电缆、长峰电缆及控股子公司中超电缆近日中标多项电力电缆项目,中标金额共计10.61亿元,此次中标金额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总收入的19.29%。而今年上半年,中超控股在国家电网的中标金额已经达到13.81亿元,目前在手订单为29.29亿元。
持续向高端突围
当前,我国线缆行业的“反内卷”,本质不仅在于告别“价格厮杀”,而是要转向以品质、服务、技术为核心的高阶竞争。其中,高端产品的突围被寄予厚望。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中低端产品一片“红海”的同时,我国高端线缆依然严重依赖进口。据统计,国内高端市场80%以上被外国企业垄断,航空航天、机器人等行业的部分特种类线缆产品主要来自进口。
行业龙头宝胜股份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0万元到7500万元,同比增长167.98%到301.98%。“业绩预增,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持续推进高端化、数智化转型,公司的航空航天线缆、高速平行线等高附加值产品取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订单质量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宝胜股份董秘张庶人告诉记者。
向高端突围,并非只是龙头企业“分内之事”,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同样可以走差异化路线,共同提升行业含“精”量。立足线缆品类多的特点,江斌认为,线缆产业目前90%以上实现了国产化,要拿下剩下的10%,正需要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长,吃透每个细分领域,垂直深耕、全力“猛攻”、补强链条,占据细分市场顶层“生态位”。
在华菱线缆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全自动绞线机以±0.01mm的精度编织导体层,5G联网的智能质检系统实时监测绝缘层厚度,确保每米电缆的同心度误差不超过0.3%。通过不断开拓特种电缆这一细分市场,华菱线缆的耐碾压、抗折弯电缆已成为智慧矿山系统的“标配”。不仅如此,公司正致力于把线缆、传输端、接收端、组件和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挖掘更多应用需求,打造更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近期,公司在核电及电力领域、矿山领域、轨道交通领域和冶金领域中标合同金额共计约5.57亿元,占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3.40%。
“市场竞争绝不能继续‘卷’价格,而是要‘卷’高端、‘卷’绿色、‘卷’智能。”东强股份党委第一书记王子纯表示,公司在2023年投入1380万元更新淘汰550台套高耗能设备,2024年再投入822万元更新17台套设备,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去年,东强股份实现开票销售14.1亿元,同比增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