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里行权购买21%申通股份的概率评估(高概率,约70%)
支持行权的核心依据:
战略协同深化:
业务融合加速:申通正在承接菜鸟速递的国内核心业务(菜鸟裹裹散单、淘天退件、菜鸟仓大客户等),双方系统与资源整合已进入实操阶段。
菜鸟定位调整:2024年菜鸟战略转向“独立运营的物流公司”,需强化国内网络控制力以支撑全球72小时达目标,控股申通可快速补齐运营短板。
资本操作铺垫:
股权质押与激励安排:2023年阿里借款给陈德军兄妹置换股权质押,将21%股份锁定在阿里体系内;同时,阿里系高管(王文彬等)通过两次股权激励(1元/股、5.42元/股)深度绑定申通管理权,降低行权后整合阻力。
减持其他快递股:2025年阿里减持圆通、韵达股份套现(圆通套现约8.6亿),资金可能用于申通行权(需53亿)。
行权条件优化:
行权价从20.8元降至16.5元(接近当前股价10.75元),且延期至2025年12月,为阿里提供更低成本和时间窗口。
监管障碍解除:
阿里2021年反垄断罚款整改已于2024年9月完成,不再触发《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重大违法收购限制。
潜在风险与变数:
资金压力:行权需53亿现金,阿里近期重投入菜鸟全球网络(三年3800亿),可能影响决策。
规避要约收购:若持股达46%将触发全面要约,阿里可能选择分步行权或引入第三方持股,将持股控制在30%以下。
二、快递行业反内卷前景:政策驱动+服务分层,盈利修复可期
政策强力干预恶性竞争:
国家邮政局2024年8月发起“反内卷”专项整治,明确反对价格战,要求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竞争。
新规推动行业从“以价换量”转向“提质增效”,2025年起单票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企业策略转向价值竞争:
产品分层:头部企业(如申通、中通)推出时效件、上门配送等增值服务,差异化定价提升毛利率。
技术降本:自动化分拣、智能路由优化降低操作成本(申通2024年产能同比增25%)。
整合出清:中小快递企业因政策合规成本上升加速退出,头部份额集中(CR8超85%),议价能力增强。
盈利修复路径:
申通为例:若2025年日均单量达8000万票(2024年为7500万),净利润有望升至22-24亿(2024年为10.2亿)。
行业整体:政策约束下,单票利润每提升0.1元,头部企业净利可增20%+。
三、投资建议:行权催化+行业拐点,申通中长期价值凸显
核心支撑逻辑:
阿里必争之地:申通是阿里唯一可能控股的上市快递平台,与菜鸟国内业务深度协同,战略价值高于短期浮亏(阿里持股市值40.5亿 vs 成本79.6亿)。
业绩确定性高:股权激励目标2025年净利润13.2亿(增速30%),叠加行业价格战缓和,超额完成可能性大。
估值安全边际:当前市值162亿(PE约17倍),若利润修复至20亿+,对应12-18倍PE可支撑240-360亿市值。
结论
阿里行权概率高(70%):业务协同紧迫性、资本操作铺垫及监管放宽形成合力,16.5元行权价具备吸引力。
行业反内卷已见效:政策强监管终结低价竞争,头部企业通过服务分层与技术升级开启盈利新周期。
投资策略:短期关注行权窗口期(2025年12月前),中长期布局行业集中度提升+服务溢价红利标的,申通若行权落地有望冲击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