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有“锂矿双雄”之称的天齐锂业(002466.SZ)和赣锋锂业(002460.SZ)发布了半年度业绩预告。
天齐锂业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万元至1.5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50.06亿元。扣非净利润盈利0万元—89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52.2亿元。这意味着该公司已经扭亏为盈。
江西赣锋锂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亿元至5.5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7.6亿元。扣非净利润为-5亿元至-9.5亿元,上年同期该数据为-1.6亿元。也就是说,赣锋锂业上半年亏损同比有所收窄。
双雄业绩分化
天齐锂业扭亏为盈,赣锋锂业同比减亏,看似锂行业复苏有望。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两大龙头的业绩面有所增长,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乐观,甚至不能代表行业普遍性。
天齐锂业预告扭亏为盈,列出的主要原因为:其一,尽管受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但公司通过缩短锂矿定价周期,缓解了原材料与成品定价的时间错配问题。其二,根据预测,参股的重要联营公司、全球最大盐湖提锂企业SQM依托智利阿塔卡玛盐湖的低成本优势,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增加了投资收益,成为公司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其三,2025年以来澳元持续走强,报告期内澳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赣锋锂业预计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锂盐及锂电池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跌。尽管电池板块的产能有序释放带动了销售增长,但核心锂盐业务亏损不断扩大,导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遭受到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公司存货减值计提也对净利润造成了负面影响。
面对锂价波动,两家锂电巨头的策略并不相同。天齐锂业将锂矿定价周期调整为月度机制来缓冲价格冲击,而赣锋锂业更多地寄托于全产业链布局策略,希望拓展电池业务,尤其是寄望于固态电池等技术来实现突破。
然而,赣锋当前正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一季报显示,赣锋锂业的现金流净额大幅下跌1422%,降至-15.71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这样的压力背景下,该公司依然坚持投入巨额资金布局固态电池产能,财务风险较高。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年中,赣锋锂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规划总产能规划已达4GWh,远期规划更是超过40GWh。
锂价触底反弹难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为7.58万元/吨,二季度进一步回落至6.52万元/吨,而5万元/吨—6万元/吨正是国内矿石提锂企业的最低成本线,能够达到这一水平的锂业公司也仅有天齐锂业、永兴材料和中矿资源等少数企业。其他成本偏高的锂业公司二季度出现了亏损环比扩大的情况,比如盛新锂能、江特电机和永杉锂业等。
由于现在还只是处于业绩预告披露阶段,无法看到各家锂业公司是否出现大规模减产,但是从2024年产量变化,以及第三方市场机构追踪的库存、产量数据来看,当前行业供给过剩的压力依旧存在。
光大证券援引百川盈孚数据显示,7月7日至13日当周,国内碳酸锂产量为1.82万吨,处于2020年以来的历史最高位,环比增长2.6%,行业开工率为44.23%,环比增加1.1个百分点。同期,上述统计口径下的周度库存数据亦仅次于2023年上半年,处于历史次高位。这意味着锂行业供过于求的问题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碳酸锂价格与上述企业盈利也不具备反转的基础。
此外,锂盐行业既没有光伏行业那般密集的去产能化动作,行业集中度也无法同钴行业相比,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因无法承受亏损,而主动去产能的效率非常低。
中信期货碳酸锂半年报显示,2025年全球锂资源供需过剩更甚于去年,由于上游企业的降本,成本支撑进一步下移,同时终端需求受到海内外政策的影响难言乐观,价格整体或维持承压运行。旺季过后,三季度将面临较大的供应增长压力。
行业下半年难言乐观
财信期货研究报告从成本端、生产端和需求端分析了下半年价格反转的可能性。该报告表示,上半年碳酸锂价格一路下跌,市场已处于相对低位区间,6月底期货迎来强劲反弹,市场情绪有所改善,是否意味着价格绝对底部已到?答案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首先,从成本来看,矿端仍有让利空间。目前澳大利亚主要矿山成本集中在460美元至530美元/吨区间,对应折算碳酸锂成本约在5.0万元/吨至5.6万元/吨区间。当下锂矿价格距离澳矿成本中枢还有一定空间,若矿企愿意向下游让利,那么碳酸锂价格仍有下行空间。而从各大矿山现状来看,项目利润依旧可观,现金流较为充裕,叠加市场对未来需求前景的乐观态度,下半年矿山出现自发性、大规模、长时间减停产的概率较小。
其次,生产端企业多维度降本减少亏损。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矿价的不断下跌,叠加企业自身多维度降本,碳酸锂生产成本曲线不断下移,行业亏损情况有所修复,企业减产情况不仅没有加剧,反而整体开工率同比2024年出现小幅抬升。基于对未来锂电行业需求前景的乐观态度,企业会尽力维持生产,因此下半年在锂价不出现超预期大幅下跌的前提下,生产端出现自发性、大规模、长时间减停产的概率也较小。
最后,需求端强驱动难觅。下半年终端需求预计仍维持增长,但难以改变目前供过于求现状。当下可以预期的需求强增长点,一是政策的强刺激,二是技术的革新突破。上半年政府各项政策出台,下半年或逐步发力,但目前政策仍以托举为主,难以大幅刺激市场需求。而技术突破可期待的是固态电池的量产,已有众多企业宣布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有突破,但离实现量产仍有距离。因此下半年暂时难以看见能驱动价格反转的强增长点。
综合来看,不论是矿端、生产端、还是需求端,暂时都难以看到能够支撑价格大幅反转的强驱动力。该研报预测,下半年碳酸锂价格或随锂矿价格下行而持续探底,整体运行区间或在5.3万元/吨至6.3万元/吨。再加上国内外政策性冲击,海外矿山环保影响,当地政府政策管控等因素,下半年锂企业绩难言乐观。
除了锂业双雄外,盛新锂能也在近期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1-6月该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2亿元—8.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6亿元-8.9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亏损1.87亿元左右。
原料高度自给的中矿资源目前处于刚刚“保本”的状态。该公司预计,上半年盈利0.65亿元至0.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至多为0.15亿元。在中矿资源几大主营业务中,铯、铷业务实现4.9亿元盈利,铜冶炼业务因行业加工费下降影响亏损2亿元左右,锂盐业务公司在业绩预告中并未给出具体盈亏金额。
7月11日,藏格矿业公告称,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亿元至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93%~46.49%。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由于参股公司巨龙铜业实现较好盈利,公司预计对其确认的投资收益约12.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8.08%。业内分析称,藏格矿业之所以盈利,主要在于该公司有其他业务对冲,尤其是盐湖企业具备较高的经营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