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按下“快进键”,重大发射与政策审批接连落地,产业节奏显著加快。
9月8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点火升空 白国龙摄
9月9日凌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点火升空,采用一箭11星海上发射方式,将吉利星座05组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随着发射节奏加快,组网进程提速,相关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加码布局。从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到地面设备、应用服务,全产业链企业正围绕卫星互联网开展技术投入和市场拓展,资本市场关注度持续提升。
卫星互联网频迎政策催化
卫星互联网是未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2020年被纳入“新基建”范畴。
“通俗地说,组网卫星好比天空中的一个个移动基站,辐射全球,为全球用户提供‘无处不在’‘永不失联’的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一个好用的卫星互联网至少要达到数千颗卫星的规模。”中国宇航学会成员、资深航天博主神仙号船长白国龙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层面,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仅1个月内,就有广东、海南等地出台政策加力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此外,北京、上海、重庆、浙江、河北、四川等地多地此前出台政策支持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各地结合产业情况,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运营等方面积极布局赛道。
《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5—2028年)》近日正式发布,提出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服务在低空经济、移动通信、物流运输、智慧城市、太空挖矿、太空旅游、应急救援等前沿领域落地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创新示范项目。
《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进卫星超级工厂建设,开工建设卫星部组件制造中心、火箭大部段制造中心等项目,积极引进商业航天企业布局总装总测能力,推动星、箭、场一体化发展。
目前北京丰台区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已经开园。丰台区相关负责人此前对财联社记者透露,将加强与卫星互联网头部企业及其生态伙伴的协调联动,重点挖掘精密仪器、高端元器件、电磁材料等高附加值商业航天创新成果、设施资源等。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在制造端,技术革新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在发射端,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力。此外,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突破,更是为产业开辟了广阔而持久的需求空间。
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纵贯原材料、制造发射、地面设备及运营安全的卫星互联网全产业链,已在A股市场汇聚成阵。多家公司通过公告明确传递出看好一赛道的信号,正通过实际投资落子,加快业务布局步伐。
海格通信近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安驰达飞机承制“九天”灵活配置重型无人机。在卫星通信领域,公司是特殊机构市场地面终端的主流供应商和优势企业,是国内拥有全系列天通卫星终端及芯片的主流厂家。公司深度参与天通卫星通信系统与国家卫星互联网重大工程。
信科移动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深度参与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具备星载基站、星载相控阵天线、地面信关站、专用终端、核心网、网管以及测试仪表等系列产品和技术服务能力,全面支撑客户卫星网络系统建设。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不只是深度参与各个产业链,亦有多家上市公司加快卫星互联网领域投资。
近日,盛邦安全宣布战略投资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将聚焦卫星防护、脆弱性检测及通讯传输安全,打造覆盖卫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服务体系。
微纳星空是国内最早一批以卫星研制业务为核心的商业航天企业,具备自主卫星平台和核心部组件的研发能力,建立了完整的卫星整星设计和集成测试能力。
“对微纳星空的战略投资,正是安全业务与空天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的战略动作,不断深化对卫星系统全方位安全防护的探索,为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空天信息产业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共同推进涵盖卫星制造与安全防护的新基建产业链建设。”盛邦安全董秘袁先登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投资微纳星空。盛邦安全已并购了北京天御云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御云安),投资了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星展测控)。
“当前,公司制定了2.0战略,打造一家涵盖场景化安全、网络空间地图、卫星互联网安全的新型网络安全公司。卫星互联网安全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公司结合自身优势能力,通过对外投资快速切入,然后结合自身资产安全治理和漏洞检测的优势能力,坚定投入研发,相信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袁先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