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于瑶
50年来,青龙管业锚定高品质输水管道的研发、设计、生产、安装,对准市场需求痛点,持续研发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等国内首创新产品,成为国内技术先进、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输水和排水管道生产供应商。在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青龙管业如何“破卷突围”,快速崛起为管业上市龙头企业?如何冲破“区域壁垒”,走出宁夏、覆盖全国,成为参与众多重点工程的“明星企业”?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青龙管业,与公司董事长高宏斌面对面交流,探寻企业“秉工匠精神,筑百年工程”的内在基因。
技术创新加速迭代
“青龙管业有50年管道生产经验,一直聚焦管道搞技术创新,逐步形成了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现在,我们是国内混凝土输水管道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公司,也是国内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行业唯一实现100%工序自主生产的企业。”高宏斌说。
目前,青龙管业以管道制造为核心,以市场洞察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发力点,混凝土管、复合钢管、塑料管道等三大类产品齐头并进,不断扩宽应用领域,贯通水利、电力、城市供排水、节水灌溉、城市燃气配套、供热和交通等多个领域。
“科技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源泉。近年来,我们不断推动技术人才队伍更新迭代,聚集了30余名高级研究人员和80余名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还聘请了管道混凝土、管道结构等领域的首席专家,在新产品研发领域始终走在行业前列。”高宏斌说,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强企,每年培训费就超过500万元,以不断创新的技术矩阵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凭借显著增强的自主研发能力,青龙管业成为行业领跑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永定河补水工程、西藏拉萨旁多引水工程、内蒙古引绰济辽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新疆准东供水工程……近年来,在很多水利基建重点工程中,都能见到青龙管业的产品应用场景。
“技术研发的动力来自市场,而不是闭门造车。市场痛点是什么,我们就去研究创新什么。”正是秉持这一理念,青龙管业依托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发展成为输节水领域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商。向上游延伸,面向全国开展设计业务,增强产业协同;向下游延伸,拓展运营维护和专业的工程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
过硬产品叫响全国
青龙管业始建于1975年,如何从一度濒临破产到发展成为行业头部企业?青龙管业的答案是“产品好、质量好、服务好”,以全链条的竞争力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
“宁夏市场小,所以我们只能走出宁夏、走向西北、走向全国,在全国范围内与优质客户合作,这样就可以避免低价竞争,摆脱‘内卷’之困。”高宏斌说。
目前,青龙管业已经在宁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广东、新疆等12个省区市设有19家子公司和生产基地,形成覆盖西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区域生产网络,确保大型项目稳定交付,实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全国布局。
在新产品、新客户双轮驱动的助推下,青龙管业“拿下”了更多市场。“近年来,青龙管业深耕新疆市场,共设有三个生产基地,特别是去年,我们紧抓市场机遇、积极布局,新疆的业务迎来井喷式增长,共计新签订单10.58亿元,同比增长101.52%。”高宏斌说,与此同时,在华南市场,青龙管业的品牌推广也初见成效,产能与市场的双重布局形成了“订单—生产—交付”的高效闭环,公司成功中标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4亿元标段,为“东进南下”战略迈出了关键一步。
锚定新市场新需求
今年7月,青龙管业与北京天杉高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在风电混塔领域开展合作,整合管道制造与风电装备的技术优势,拓展在风电领域的市场布局与发展空间。这标志着青龙管业抢抓风电高速发展机遇开辟新赛道,从传统管道领域向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延伸,在战略布局、培育新增长点上寻求新突破。
“向新能源基础设施跨界延伸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需要。目前,这项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营收占比还较小,但是我们非常重视风电混塔业务发展。通过合作,我们将进一步积累混凝土生产制造经验,推动风电混塔业务布局和培育。”高宏斌说。
在巩固传统管道业务优势的同时,青龙管业正在加快推动全产业链布局再升级,持续优化经营效率,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回报。
自上市以来,青龙管业盈利态势良好,特别是近五年来,公司营收规模大幅攀升,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在行业上市企业中表现亮眼。去年,青龙管业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大增976%。
“营收和利润增长不仅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也赋予了我们回报投资者的底气。”高宏斌说,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已经现金分红16次,累计已实施现金分红5.1亿元,特别是去年成功实施上市以来首次中期分红,大幅提升了股东回报的及时性与获得感。
企业的未来之路怎么走?青龙管业的答案是“秉工匠精神,筑百年工程”。“我们是‘匠人’,专注于交付质量过硬的产品,让客户无后顾之忧。未来,企业还将瞄准空白市场、智能产品、重点工程,以全方位优势抢抓发展新机遇,以新科技、新制造满足新市场、新需求。”高宏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