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盛股份液冷及产品销售情况分析
一、液冷业务: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产品布局与技术突破
康盛股份的液冷技术以 浸没式液冷机柜 和 储能空调 为核心,覆盖数据中心、储能、5G基站等高散热场景。其浸没式液冷方案单机柜功率可达100kW以上,适配AI服务器及超算中心,并通过华为认证,兼容英伟达AI服务器架构。2025年Q1液冷订单同比激增180%,金额达2.2亿元,主要客户包括阿里、华为、新华三及杭州联通。
市场拓展与订单表现
数据中心领域:中标杭州联通算力中心项目,高功率机柜(50kW以上)占比60%,2025年预计贡献毛利1.6亿元。
储能领域:推出8kW/60kW储能空调,适配新能源电站需求,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
政策红利:受益于国家强制数据中心PUE≤1.3政策,液冷技术成为刚需,公司目标2026年液冷营收突破10亿元。
技术壁垒与竞争优势
全链条自研能力:覆盖材料(镁铜合金)、装备(自产微通道换热器设备)、制品(液冷机柜),自制率超60%,成本较海外低15%-20%。
行业标准制定权:参编《液冷数据中心技术规范》,技术参数成行业采购基准。
二、传统业务:基本盘稳固但利润承压
家电制冷管路
市场地位:国内市占率超70%,全球市占率30%,客户包括海尔、格力、美的等头部家电企业。
营收表现:2024年营收22.6亿元,占总收入86.4%,但受铜铝原材料涨价及客户压价影响,利润空间压缩。
铜合金材料
产品应用:镁铜合金线材(导电率98%)适配比亚迪800V电机、5G基站,2025年Q1订单同比增长150%。
产能规划:贵溪基地年产3000吨,2026年计划扩产至6000吨,目标覆盖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
三、销售结构与财务表现
收入构成(2024年)
液冷产品:营收387.73万元,占比仅0.15%,但毛利率达35%-40%,利润贡献显著。
传统业务:制冷管路及配件收入22.6亿元(占比86.4%),汽车整车及部件收入2.61亿元(占比9.96%)。
财务健康度
增长信号:2025年Q1营收7.12亿元(同比+40.5%),净利润1254万元(同比扭亏),液冷业务毛利率提升至35%。
风险点:应收账款占营收85%,经营现金流净额-9167万元,短期偿债压力需关注。
四、未来增长与挑战
增长潜力
液冷市场爆发:全球液冷规模预计2027年达500亿元(年增38%),公司目标2026年液冷营收占比超30%。
横向拓展:液冷技术延伸至储能、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潜在市场超21亿元。
核心风险
技术路线竞争:浸没式与冷板式方案尚未统一,若主流路线变化可能导致前期投入沉没。
客户集中度:液冷订单依赖阿里、华为等头部客户,议价能力受限。
财务隐患:若液冷订单交付延迟或回款周期延长,可能引发现金流危机。
五、总结
康盛股份的液冷业务已进入 订单爆发期,技术壁垒和行业地位为其打开成长空间,但传统业务仍承担主要营收压力。未来需重点关注液冷产能释放(如杭州基地二期)、大客户订单落地及现金流改善情况。短期看,液冷技术商业化进展是股价核心催化剂;长期则依赖铜合金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渗透率提升。
康盛股份液冷业务的产能规划与未来增长预期
一、产能规划:全产业链布局加速落地
核心基地建设
杭州液冷基地:规划年产5000台液冷机柜(含浸没式和冷板式),重点适配AI服务器、超算中心及储能场景,预计2026年达产后年产值超15亿元。
贵溪铜合金基地:年产3000吨镁铜合金线材产能已投产,2025年Q1营收1.1亿元(同比+120%),计划2026年扩产至6000吨,覆盖新能源汽车800V电机及5G基站高端需求。
液冷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规划年产能50万台套液冷设备(含冷却液、泵阀、CDU等),达产后预计新增年收入30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50%。
技术升级与产品矩阵
单机柜功率突破:浸没式液冷机柜单机功率达100kW以上,适配英伟达H100/A100 GPU服务器及华为昇腾AI集群,散热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40%。
全链条自研能力:覆盖材料(合成冷却液)、装备(自产微通道换热器设备)、制品(液冷机柜),自制率超60%,成本较海外低15%-20%。
二、增长预期:多场景驱动下的爆发潜力
市场需求爆发
数据中心需求:全球AI算力需求激增,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89亿美元(CAGR 30%),公司目标2026年液冷营收突破10亿元,占据国内15%市场份额。
储能与新能源:浸没式储能PACK已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适配-40℃极端环境,2025年储能订单预计超3亿元。
政策强制标准:国家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1.3,浸没式液冷成唯一达标方案,公司技术参数成行业采购基准,订单确定性高。
订单与客户拓展
头部客户绑定:进入阿里、华为、新华三供应链,2025年Q1液冷订单2.2亿元(同比+180%),中标杭州联通算力中心项目(高功率机柜占比60%)。
海外市场突破:东南亚数据中心建设提速,凭借成本优势(较英维克低20%)切入当地供应链,2026年海外营收目标占比达30%。
财务与估值弹性
营收结构优化:液冷业务毛利率35%-40%,若2026年营收达10亿元,可贡献毛利3.5-4亿元,推动整体毛利率从9.6%提升至15%以上。
市值空间测算:乐观情景下(液冷营收占比30%),2026年目标市值80亿元(对应股价7.0元),较当前43亿元市值有86%上行空间。
三、关键支撑与风险提示
核心支撑因素
技术壁垒:主导制定3项液冷国家标准,拥有6项专利,浸没式冷却液配方为独家技术。
政策红利:浙江省给予5000万元专项补贴支持产线建设,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带来确定性订单。
主要风险
技术路线竞争:冷板式方案若成为主流,现有浸没式产线需改造,可能产生沉没成本。
客户集中度:前五大客户贡献超70%订单,若华为/阿里订单延迟或流失,将冲击业绩。
现金流压力:液冷业务回款周期长达180天,2025年Q1经营现金流净额-9167万元,需警惕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总结
康盛股份液冷业务已进入 产能释放与订单放量双轮驱动 阶段,2025-2026年是关键验证期。若杭州基地二期(2025年投产)和贵溪铜合金产能顺利爬坡,叠加AI算力需求爆发,公司有望在2026年实现液冷营收占比超30%、整体市值突破80亿元的战略目标。投资者需重点关注Q3大客户订单落地情况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改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