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钨价为什么暴涨
钨价暴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供应端
开采指标收紧:2025年自然资源部首次将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定为5.8万吨,同比减少4000吨,降幅达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配额分别下调8%和6%,叠加矿山品位持续下滑,原料供给刚性收缩。
环保督察加码:7月初,江西、湖南启动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多家企业因废水排放不达标被要求限产整改。国内钨精矿开工率降至35%,周产量减少约200吨,市场现货库存降至15天以内,部分厂商甚至出现“断货”现象。
全球资源集中度提升:中国钨储量占比超60%,产量占比高达84.52%,资源垄断性优势进一步强化。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将钨列为“极度重要”战略资源,伦敦期钨库存仅1500吨,创近三年新低,低库存状态成为价格坚挺的核心支撑。
需求端
军工领域需求激增:2025年7月,国防科工局军工材料采购计划中,硬质合金刀具、穿甲弹芯等钨制品订单同比增长42%。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等头部企业已满负荷生产,部分订单排期至2026年。俄乌战场消耗大量钨合金穿甲弹,全球军工产业链对钨的采购量从2024年的2200吨增至2025年的3000吨。美国“黄金穹顶”计划拟部署300套拦截系统,每套需钨合金30吨,仅此一项将消耗9000吨钨,远超全球年产量。
新能源领域需求爆发:光伏行业,钨丝金刚线在硅片切割中的渗透率突破60%,每GW光伏组件需用钨丝约8吨。锂电池领域,钨酸锂作为新型正极材料,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已启动研发,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实现小批量供货,需求量预计达1.2万吨,同比增300%。
传统制造业复苏:1-5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长21.5%,硬质合金刀具产量环比6月增长12%,扭转了连续两个月的下滑趋势。钨的硬度和耐高温特性使其在切削工具、耐磨零件及航空航天部件中不可替代。
技术升级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厦门钨业研发超细钨粉、3D打印等“卡脖子”技术,硬质合金数字工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人均产值提升3倍。中钨高新研发的纳米晶粒硬质合金硬度达hra93.5,使用寿命是传统产品的5倍,正在重塑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的市场格局。数控刀片市占率达18%,高端产品占比超40%,军工订单占比提升至25%。
国际市场
出口管制引发全球供应紧张:商务部管制导致1-5月钨品出口量同比减少1879吨,日本企业转向德国进口钨废料量激增294%。欧洲APT价格飙升至440-485美元/吨度,同比涨幅超35%,形成国内外价格“倒挂”奇观。
全球资源布局加速:欧盟、美国等经济体加速布局替代性钨矿,但短期内难以缓解供应紧张。刚果(金)与中资企业合作开发的世界最大钨矿——卡莫亚-卡萨拉钨矿,若2026年投产,可能缓解全球供应压力,但短期内价格仍受供需博弈主导。
此文系复制粘贴,来源于有关专业金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