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种化工品、工业制品、原料价格掀起上涨浪潮,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价格跳动的曲线背后,藏着市场最关切的三重追问:此轮涨价由何驱动?这波涨势能持续多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绩能否借此迎来修复契机,又将如何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春江水暖“价”先知。涨价,是经济脉络复苏中最灵敏的脉动信号。上海证券报微信公众号推出《市场探“涨”》系列报道,意在凸显这一系列价格变化背后的市场活力与商业逻辑变迁。透过“涨”声,倾听复苏脚步;在潮起潮落之间,探见未来可期。
“今年4月中下旬以来,白钨精矿、黑钨精矿每天有近1000元(每吨)的涨幅,5月末价格已经突破17万元/吨。现在的价格,已远超2011年的峰值。”7月22日,江西一位钨矿贸易商李先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钨有“工业牙齿”之称。今年7月以来,钨价以破竹之势连创历史新高,黑钨精矿(≥65%)突破18万元/吨大关,欧洲市场APT(仲钨酸铵)报价更是触及30万元/吨,年内涨幅超过40%。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产业链获悉,此轮钨价上涨,是供需两端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业内预计,在钨矿开采指标收紧、环保监管趋严以及在产矿山资源品位自然下降等因素影响下,今年行业供需缺口超4600吨,将对钨价形成有力支撑。
钨价突破历史高位
7月22日,黑钨精矿(≥65%)报价攀升至18.4万元/吨,白钨精矿(≥65%)报价18.3万元/吨,钨粉报价400元/公斤,APT(仲钨酸铵)报价26.8万元/吨,各品种价格较年初涨幅均超过25%,全线刷新历史纪录。

“这个价格已远超2011年的峰值。”江西某钨矿贸易商李先生告诉记者,2011年那一波行情的国内最高报价,黑钨精矿(≥65%)在15.80万元/吨左右,APT价格为24万元/吨。
龙头企业已纷纷调价。
章源钨业7月21日发布报价,公司7月下半月55%黑钨精矿长单报价为18万元/吨、55%白钨精矿为17.9万元/吨、APT为26.5万元/吨,均较上半月报价上涨。
厦门钨业也调涨相关产品价格。其中,APT长单7月下半月采购价格为26.3万元/吨,较上半月报价上调1.2万元/吨,涨幅约5%;50%黑钨精矿长单报价为17.9万元/吨,较上半月上调9500元/标吨,涨幅为5.6%。
涨价效应正向下游传导。广东某硬质合金生产商王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原材料成本压力太大,已经不得不调整产品售价。”
章源钨业主营业务包含下游硬质合金刀具,公司已宣布对焊接机夹刀片、硬面材料等产品调涨价格。
供应收紧、需求旺盛
“供需两端的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本轮行情。”一位钨矿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分析称。
供应端呈现“收紧”特征:一是政策收紧,2025年首批钨矿开采指标降至5.8万吨,同比减少6.45%,其中主产区江西、云南等地区分别同比减少2370吨、400吨;二是资源收紧,高品位、易开采资源日益稀缺,原矿品位持续下滑;三是成本上升,矿石品位下降导致开采成本水涨船高,国内多个小矿山因成本效益问题停产。
需求端则呈现“传统稳、新兴旺”的特点。
一方面,机床、汽车等传统领域需求回暖。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5月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增长14.5%,带动硬质合金终端需求平稳增长;另一方面,光伏硅片切割、半导体封装等新兴应用快速增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25年钨丝母线在光伏切片中的渗透率已达35%,较2024年提升12个百分点,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龙头企业加速技术迭代。
中部某钨矿负责人介绍,以往品位低于0.06%的矿石会被当成废石,直接扔掉了,现在钨价高企,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把资源吃干榨净。
中邮证券研报分析称,钨矿开采指标收紧、环保监管趋严以及在产矿山资源品位自然下降等因素,叠加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等带来的需求提升,将推动钨行业景气度上行,预计2025年钨行业供需缺口为4679吨,对钨价形成有力支撑。
矿企纷纷加大投资力度
面对价格的持续上涨,钨产业链各环节也纷纷做出调整应对,上游企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
上游企业正加快资源布局。“目前正在进行淘锡坑钨矿和新安子钨锡矿两个采矿权与其旁边探矿权的资源整合工作,扩大采矿权面积。”章源钨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章源钨业拥有淘锡坑钨矿、新安子钨锡矿、大余石雷钨矿、天井窝钨矿、长流坑铜矿和黄竹垅钨矿等6座采矿权矿山,东峰、碧坑、西坑口、泥坑、龙潭面等10个探矿权矿区。
中钨高新通过收购柿竹园公司,并计划未来五年内注入剩余矿山,提升钨精矿自给率。“柿竹园公司注入后,股权范围内公司钨矿自给率约20%,管理范围内公司钨矿自给率约60%-70%。”中钨高新日前表示,公司正积极筹划并推进其余4家矿山资产的收购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同业竞争,增厚上市公司盈利。
厦门钨业此前表示,在钨资源的保障上,公司目前的钨资源保障率为20%,未来计划争取将资源保障率提高至70%。
翔鹭钨业表示,从供应端来看,我国大多数项目预期在三年后投产,世界钨精矿新建项目进展缓慢。预计2025年原料供应增量不大,钨市场供需持续偏紧,预计市场将维持相对高位运行态势。
下游企业则积极推动产品升级。“我们正在研发更省料的高性能合金。”前述硬质合金生产商介绍,通过改进工艺,降低单位产品钨用量,以应对原材料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