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招商引资是上海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上海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全市招商“一盘棋”,着力在创新招商路径、优化政策供给、提升全链条服务质量与规范招商行为上实现新突破,力促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支撑与坚实保障。
上海市属国企临港集团旗下园区和物业遍布上海16个行政区,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使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今起推出“招商引资方法论”系列报道,以临港集团为样本,展现上海产业园区创新招商手段、提升服务能级、打造投资热土和发展高地的最新探索。
产业链招商,就像搭建一座乐高作品,总有那么几块积木最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
北方华创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中的龙头企业,就是这样一块关键的“积木”。其客户名单囊括了几乎所有半导体制造厂,而它所在的集成电路产业,恰是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集聚度最高、产值增长最快的先导产业。
按理说,北方华创落户临港新片区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故事的开头并非如想象中那般顺利。北方华创曾“矜持”地认为,“在临港有一间办公室就够了”,没想到短短2年后,这家龙头企业在临港完成了“一楼、一司、一团队”的巨大转变。
从“够用就行”到“倾力投入”,背后蕴含着产业链招商十年磨一剑的深层逻辑。
精准发力,引进龙头
“近百亿元设备订单,都来自同一个地方——上海临港。”这个发现,让北方华创在2022年决定,必须亲自来看看这个地方。
吴昭淳是临港集团旗下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临港科技城公司”)的招商经理,第一次跟北方华创会面,是在2022年6月份,这是他必须把握住的黄金窗口。据他回忆,“我们向北方华创传递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北方华创的客户积塔、新昇、闻泰等半导体工厂都在临港集团园区,二是临港的人才政策、住房保障降低了员工生活成本,免除了后顾之忧。”
这点明了临港最核心的吸引力,即拥有“客户就在身边”的产业生态圈。
更打动人的,是临港科技城的姿态。当得知北方华创在沪布局的前提是要能够顺利注册一家新公司,临港的服务已经先行展开。哪怕企业还未落户,临港科技城公司就协助北方华创完成了公司核名注册。为解决办公空间问题,招商团队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先租后售”方案:园区将科技绿洲15号楼按需定制,并整幢租赁,让企业可以“拎包入住”。
“来临港考察之后,我们的计划彻底改变了。”北方华创上海服务中心总经理文显铭说,“我们认识到,临港不仅是我们客户的集聚地,更是能为我们业务发展赋能的绝佳平台。”
经过2年的磨合推进,如今,北方华创从一个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公司购置了一栋办公楼,注册完成上海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组建了一支约500人的团队,在临港扎根。
先交朋友,再谈生意
北方华创的故事,看似是成功进行“临门一脚”,实则源于临港多年的耕耘。
时间拨回到10年前的2015年6月,临港科技城公司成立。公司副总经理乔鹏坦言:“那时候,我们连自己的园区都没有造好。”
没有梧桐树,如何引来金凤凰?临港选择了一条十分艰难的路:先交朋友,再谈生意。
在没有现成物业载体的情况下,招商团队通过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临时办公空间,结交了一群“创业合伙人”。
他们打破传统“大海捞针”招商模式,聚焦上海先导产业按图索骥,引进了云从科技、深思考、科大讯飞等高新技术企业;接着,临港科技城与上海交大、中科院等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打造智能制造、脑智工程等功能平台。
经历5年无房招商,看似尴尬,实则让临港科技城积攒下最宝贵的财富——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这些企业见证了临港的诚意,认可临港科技城园区服务,也建立起深厚友谊。因此,在2020年临港科技城公司自有载体交付之时,这些长期合作的高粘性客户,便顺理成章成为第一批入驻新园区的企业。
超前布局的五年,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产业拼图逐渐清晰。若按传统产业发展规律,五年从零打造完整产业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吸引龙头,打造集群
在集成电路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密切,设计、制造、封装环环相扣。因此,招引一家龙头企业,往往能带来更大“朋友圈”。文显铭说:“我现在成了临港的义务招商员,经常向园区推荐合作客户。”
随着北方华创落地临港,链主作用不断彰显——一方面,北方华创通过收购、直接投资、业务拓展等方式,助力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建设;另一方面,其合作伙伴也陆续进入临港科技城公司招商流程中,临港科技城已陆续引进2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这正是临港的“野心”所在。“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房东,更要努力当好一流园区创新生态的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进一步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核心功能,培育优质产业生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乔鹏说。
如今,临港新片区逐步形成集设计、高端制造、装备材料、先进封装、芯片贸易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其中临港科技城公司依托创晶科技中心、创新魔坊和科技绿洲等自有载体,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发展芯片设计和EDA软件两大方向,引入北方华创、芯原科技、澜起科技等企业,成为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临港新片区还进一步明确,通过产业基金、协同采购等方式,支持落地企业在细分领域做大做强,同时利用政策优势,吸引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在临港开展协同攻关,打造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所谓的“水到渠成”,从来不是被动等待。它是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布局,以及关键时刻精准发力。临港的故事,书写着产业招商的新传奇。
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临港集团已经形成多功能、多形态、多区位的园区布局,能够承接大工业、大项目、大总部跨区布局、协同发展。临港集团将按照市区确定的主导产业方向,集中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配套项目、生产性服务业和各类人才集聚发展,快速提升产业规模、做大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