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
媒体报道,2025年上半年,数据要素价值化趋势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数据被转化为高价值资产。同时,金融市场创新为数据资产开辟了多元融资渠道,更好地帮助相关企业“点数成金”。
今年上半年,多家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实践迎来重要进展。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数据资产梳理与评估当中,积极推动数据从“沉睡资源”变为“显性资产”。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共有91家A股上市公司在一季报中将数据资产纳入财务报表,合计规模为44.02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参与企业数量及入表规模分别增长435.29%和5472.15%。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新型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REITs等融资,进一步盘活科技创新领域存量资产。”
【行业现状及前景】
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黄金”、“石油”,数据要素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数据要素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生态保障七大模块,覆盖数据要素从产生到发生要素作用的全过程。其中数据存储市场占比22.09%;数据分析市场占比21.47%;数据加工市场占比19.63%。

数据要素采集的来源十分多样,可能来源于个人信息、商业数据、公共数据等。数据采集作为数据要素行业的起点是整个行业中发展最为成熟的环节。数据采集相关厂商包括太极股份、深桑达、东方国信、科大讯飞、万达信息、卓创资讯、生意宝、海天瑞声等。
在数据存储方面,代表厂商包括华为、阿里和腾讯为首的云数据库以及以达梦、南大通用等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库。数据存储相关布局厂商还包括中国软件、易华录、太极股份、海量数据、星环科技、拓尔思等。
数据加工包含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审核等,本质上是提升数据资源质量的过程,数据资源的质量越高其价值越大。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模型训练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因此数据加工过程中,例如数据清洗、标注和审核等工作需求也快速增加。
数据确权是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国内参与布局数据确权相关业务公司众多,代表厂商包括人民网、新华网、中文在线、顺网科技、安妮股份、浙数文化、视觉中国等。
数据资产评估是推进数据资产化的重要前置性工作之一,与传统资产评估相比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数据资产入表是指数据资源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被计入财务报表。数据资产入表意味着数据能够进行买卖、交易以及抵押,进一步促进了数据的流通与共享,让更多的企业获取并运用数据,助推数字经济实现创新发展。
数据要素开发商是以数据资源为核心,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数据价值化的企业,主要参与数据的生成、流通、增值利用等环节。其中包括一级数据要素开发商和二级数据要素开发商。
此外,数据要素产业链还包括数据交易所,一些上市公司也有参股数据交易所。以及保障数据要素网络安全的厂商。

伴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我国数字经济迈向了全面扩展期,数据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进一步催生海量数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全球占比达10.5%。另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
就市场前景来看,据国家工信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数据,“十四五”期间我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至10000亿元,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关上市公司】
易华录:公司致力于成为数据资产化一级开发商和合作运营伙伴,打造公共数据资产化新模式。在企业数据资产化方面,公司服务成都金牛城投集团完成数据资产评估入表工作,打造全国首批率先完成实质落地的“企业数据资源入表案例”;成功落地浙江交投、江苏交控、贵州高速、阳泉车城网等一系列数据资产化项目。
深桑达A:在数据产品与服务领域,公司坚持“云数融合”,推出了数据智能平台和“中国电子云数据港”。去年公司在多个行业推出了“宝系列”基础数据产品,服务20+企业用户,中标80+数据创新项目。同时,公司帮助多个省市实现公共数据共享开发,已获得17个省市的公共数据授权,为央国企提供自主、安全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