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半年报密集披露的节点,杰瑞股份(002353.SZ)凭借一份增速亮眼的中报业绩,成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注意。
8月6日晚间,公司公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9.01亿元,同比增长39.21%;归母净利润达12.41亿元,同比增长14.04%。
市场人士分析表示,尽管利润增幅略低于收入,但在制造业整体盈利承压、能源装备板块分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杰瑞股份这一答卷已属难能可贵。
从市场反馈看,业绩超预期正逐渐成为二级市场短期走势的关键变量。杰瑞股份8月7日开盘即大幅高开逾10%,随后强势封板,股价一度冲高至47.31元/股,较业绩披露当晚的收盘价40.27元上涨超17%。
实际上,杰瑞股份早在2021年便开始加码新能源,确立“油气+新能源”的双主业发展战略。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大势之下,如何在传统油气主业之外寻找新的利润支点,成为众多能源装备企业面临的共同命题。
在近期的一次投资者调研中,杰瑞股份指出,公司已围绕“气体开发—净化处理—液化储运—终端利用”全链条完成技术和产品布局,天然气业务已成为支撑公司营收的重要支点,并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业绩火与冰,天然气的繁荣与新能源的困境
在A股上市公司纷纷“出海”的背景下,杰瑞股份的战略动向值得关注。
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山东烟台企业,从最初的矿山配件供应商成长为国内油服装备龙头,如今正试图突破传统制造业的增长瓶颈,谋求由“油气装备制造商”向“新能源科技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杰瑞股份早在2021年就明确“双主业”发展路径:一头扎根传统油气,一头进军新能源。
从最新半年报看,传统油气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支撑,新能源第二增长曲线声量较弱。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69.01亿元,同比增长39.21%;归母净利润12.41亿元,同比增长14.04%。其中,油气业务依旧是收入主力,贡献营收65.72亿元,占比高达95.24%。
分产品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务贡献42.24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61.22%,其中压裂设备、钻井设备等核心产品订单量显著增长。
财报显示,期内该司天然气相关业务实现营收同比激增112.69%,毛利率提升5.61个百分点,新增订单同比增长43.28%,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单元。
周期红利是这一波天然气业务扩张的底层驱动力。2024—2025年全球LNG现货价格自高位回落35—40%,“亚洲溢价”收敛,中东地区启动新一轮扩产周期,共同带动天然气液化、管输及增压站等EPC项目进入上行通道。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杰瑞股份天然气设备+工程收入112%的高增长,与IHSMarkit统计的2025H1全球天然气液化EPC订单量同比+46%高度吻合,说明行业β确实存在。”
据柏文喜观察,国内油气上游资本开支2022—2024连续三年个位数增长,非常规气补贴退坡,压裂装备进入更新替代阶段,增量有限。杰瑞股份把资源向海外EPC倾斜,是对“国内需求天花板”的主动再平衡。
在他看来,杰瑞股份将资源向海外倾斜,是对“国内需求天花板”的提前预判与主动对冲:“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周期回暖让海水变得温热,但结构转型决定了杰瑞股份必须下海。”
除天然气业务高增之外,油气工程及技术服务板块同样亮眼,营收达20.69亿元,同比增长88.14%,毛利率提升6.62个百分点。公司成功突破北非油服市场,并斩获多个国际项目订单。
然而,在传统能源业务高歌猛进的背后,杰瑞股份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则显得步履沉重。
期内新能源及再生循环业务收入仅为3.28亿元,同比增长虽达65.74%,但占总营收比重仅为4.76%。这与企业最初希望将新能源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愿景,仍有较大落差。
该司在2021年宣布投资25亿元,在甘肃天水市打造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但截至目前,该项目建设进度为60.46%,累计投入15.11亿元,却已录得亏损2.47亿元。本期投资额2657万元,说明公司正在放缓项目推进节奏。
“因行业影响,公司主动控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进度。”杰瑞在公告中的这句话,反映的是新能源行业当前的现实——产能过剩、技术路线同质化、市场竞争内卷。
市场分析人士坦言:“杰瑞股份在结构性产业周期中找到了增长的节奏,却仍未跨越转型的裂谷。”
海外市场的新“气”机
在能源结构深度重塑、全球地缘格局剧烈波动的背景下,杰瑞股份正站在周期与转型的交汇点上。
石油价格的每一次波动都像一记重锤,直接砸在其主业的盈利中枢。杰瑞股份的成长史,亦是一部与国际油价共振的产业波动图。
回看2010年“阿拉伯之春”引发的油价上涨,直接带动杰瑞股份压裂设备订单的井喷。到2014年,其油田专用装备制造业务营收已达39.67亿元,年增长率达53%,是2011年10亿元收入的近5倍。高增长的故事短暂但猛烈。
风口之后即是回调。2014年下半年,美国页岩油崛起叠加地缘冲突缓解,油价迅速跌落。杰瑞股份的营业收入从2014年的44.61亿元下滑至2017年的31亿元,三年时间蒸发逾30%。
拉伸杰瑞股份财报维度,早期企业角色历经油田配件贸易到设备维修改造,再到油气装备制造与技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截至目前,以油气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业务的第二曲线打造为支柱业务,推动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2017年至2023年,公司油气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从18.11亿元猛增至117.56亿元,增幅高达549%,一跃成为营收增长的压舱石。
带动之下,杰瑞股份的整体营收也从2017年的31.87亿元上涨至2023年的139.12亿元,增幅达336%;归母净利润更从0.68亿元激增至24.54亿元,增长幅度超过3500%。过去几年,公司几乎用一条腿跑完了“油气景气周期”的全程。
但回到当前,虽然周期未尽、订单在手,部分经营指标却已暴露隐忧。2025年上半年,该司合同负债规模升至16.23亿元,同比增长59.02%,预示着后续仍有大量项目等待履约。
然而,其存货规模也升至60.99亿元,占总资产比重已达16.22%;存货周转率则降至0.757次,同比下滑40.09%。订单确实存在,但项目推进的节奏和存货去化压力,正逐渐累积。
更需警惕的是应收账款的激增。截至2025年中期,公司应收账款已达67.39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97%。行业特性决定了长账期属常态,但如此比例之高,令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面临持续压迫。当期信用减值损失达9111万元,说明回款节奏已开始影响财务表现。
而另一端,公司融资规模也在迅速扩张。自2022年起,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快速上行,2024财年高达33.91亿元,资金大量投向在建项目,资本开支背后,显然还有加杠杆的“代价”需要未来业绩兑现来偿还。
在周期再起的同时,杰瑞股份的战略重点已逐步向外转移——中东,成为公司出海的支点市场。
杰瑞股份于调研中提及,公司坚定执行国际化战略,中东地区业务前景广阔,是公司的重点战略市场之一,也是公司业务布局最全和收入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
参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中东油服市场规模为千亿美元级,油服设备市场至少为百亿美元级。中国油服设备公司目前在中东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占比较低,具备高度成长性受行业β影响较小。”
有分析师指出,中东油服市场整体容量在千亿美元量级,其中油服设备市场也至少有百亿美元空间。目前中国油服设备商在该地区尚属起步阶段,市场份额较低、成长空间巨大。且EPC项目从立项到释放订单往往有两年周期,项目执行一旦起势,就会持续释放利润。
2021年11月杰瑞股份中标科威特石油公司(KOC)JPF-5天然气处理场站的27亿元订单,是该司在科威特市场的首次突破,项目已完成交付。
据统计,目前该司已实现在中东及北非的5宗EPC、DPC项目的中标。其中,ADNOC井场数字化改造,ADNOC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油气井数字化升级改造项目。改造后将彻底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高昂的维护和人力成本问题,并打造为中东地区智慧油田的标杆项目。
据柏文喜观察,中东与北非市场目前贡献了杰瑞股份58%的在手EPC订单,目前总未执行订单123.9亿元。这些项目成为公司未来18—24个月营收的锁定项。尤其是中东,已不再是单纯追逐低价的买方市场。
在他看来,当前中东市场客户评分体系正在变化,由“价格优先”向“技术合规+性价比”并重的维度演进。
柏文喜表示:“杰瑞股份在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数字化井场改造项目中采用‘数字孪生+远程运维’方案,将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提升15%,技术参数已被客户写入采购技术规范。”
“杰瑞股份目前的增长逻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周期反弹,而是基于国际化EPC业务规模的结构性扩张。天然气业务在中东持续高景气,至少可支撑至2026年底,而中长期增长则要看全球LNG新一轮FID(最终投资决策)的节奏演进。”柏文喜如是预计。
现阶段来看,杰瑞股份的“冰与火之歌”仍在持续演进。一边是天然气业务借助周期上行和海外扩张加速放量,一边是新能源板块深陷投入高、回报慢的泥潭之中。
对此,8月22日,《华夏时报》记者已向杰瑞股份发去采访联络函。截至发稿时,杰瑞股份方面暂未回复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