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7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14.3,同比提升5.2%。行业保持良好运行,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服务体验持续改善,干线运能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
具体来看,发展规模指数为570.5,同比提升12.1%。从分项指标看,预计7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4.7%,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接近8%。
7月9日,随着一台“以旧换新”的家用空调从广东中山发往江苏常州,2025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000亿件,较2024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5天。这已是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五年突破千亿件,今年的千亿件更快诞生,凸显了中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7月,以旧换新政策持续为快递市场带来增量。此外,快递企业积极开展校园包裹寄递,深耕特色农产品、文旅特产等市场,满足消费者消暑家电寄递需求,促进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快递业“规模经济”效应有力促进要素全国流动、支撑消费活力释放。
从快递服务来看,7月服务质量指数为566.5,同比提升0.3%。快递企业正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强化“正逆向一体化”运营能力,通过优化货物周转效率,精准匹配制造企业的弹性产能需求,为各产业链高效运转提供有力支撑。
在场景融合方面,“快递+文旅”模式不断深化拓展。快递企业在城市核心景区、机场、交通枢纽、酒店等设立服务站点,提供行李寄递寄存,文创品、地方特产和遗失物品寄递等便民服务,为“苏超”“青岛啤酒节”“避暑旅游”等提供寄递保障,助力游客轻装出行。
城市发展方面,快递企业借助地铁闲时运能,在青岛探索“地铁站接驳跨海直达、末端无人车运送、航空轨道多式联运、集货散货同线网双向运输”一体化物流新模式,大幅提高运输效率,增强计划可靠性。与成都、郑州等地公交合作,在人力资源共享、闲时运力复用、场站融合升级、车辆充电维保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公交+快递+生态”跨界融合新模式,放大“交快合作”协同效应,为城市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展能力方面,航空寄递网络不断加密,无人化发展进程加快,“快递出海”稳步拓展。7月发展能力指数为220.7,同比提升1%,运输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