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刘立孔令仪)9月9日晚间,永太科技发布公告称,为深化与复旦大学的技术合作,公司已与高悦、王兵杰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上海永太芯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太芯氟”),并于近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公司表示,本次设立永太芯氟是基于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永太芯氟将作为公司中长时锂电池技术开发项目的产业化载体,一方面有利于深化产业资源与科研资源的融合,提升合作效率,加速合作项目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进程;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是公司围绕可持续发展、着力研发创新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公告显示,永太芯氟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万元,其中永太科技出资670万元,持股比例67%;高悦出资200万元,持股比例20%;王兵杰出资130万元,持股比例13%。
回查公告可知,今年3月5日,公司为强化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与复旦大学签署了《技术开发合同》,拟就中长时锂电池技术开发项目展开技术合作。 项目预期目标为通过新材料新机制的开发实现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大幅提升,实现超过万次充放电的技术目标。双方约定,研发成果及相关知识产权将由双方共同拥有。
当时公司曾表示,公司此次与复旦大学的技术合作,旨在通过深度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整合高校科研团队在新能源电池相关材料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公司产业化转化能力,强化公司技术储备纵深,为开拓锂电池材料领域战略增长提供核心动能,筑牢公司可持续发展根基。
今年7月,永太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曾表示,该合作项目正有序推进,阶段性成果已在下游验证中符合预期,但相关补锂剂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短期内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
另据此前公开报道,今年2月中旬,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科研彭慧胜、高悦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表论文,提出“外部供锂”全新思路。他们利用AI与有机电化学方法设计出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SOLi),能够像药物一样“注射”进衰减电池,精准补充缺失的锂离子,使电池恢复容量。这种“打一针”的创新方法,为废旧电池的再生提供了全新路径。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处理的电池可实现数万次循环寿命,显著突破传统500次至2000次的限制,为新能源车和储能系统提供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永太科技与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的深度合作,叠加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有望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以及储能需求的增长,电池回收与再利用市场空间巨大。
9日晚间公司披露的公告显示,永太芯氟已于今年9月9日正式成立,注册地址为上海市杨浦区。其经营范围涵盖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销售、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等多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