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置业通过剥离地产业务与注入电建新能源资产,完成央企战略转型与资本运作的深度整合。此举既为化解退市危机,更顺应“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变革趋势。
资产置换逻辑清晰:2024年财报显示,南国置业净资产仅17.53亿元,四年累亏超50亿元,地产板块亏损22.38亿元成核心拖累。控股股东电建地产现金收购地产业务,实现“净壳化”改造,若交易完成将助净资产转正,规避退市风险。
新能源注入重塑价值:电建新能源作为中国电建旗下核心资产,2024年装机2612万千瓦,营收超80亿元,净利润20.68亿元,毛利率55.7%。注入后,南国置业新能源业务占比将超70%,构建“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并依托集团海外布局拓展国际市场。
一、政策市场双重驱动:
1. 估值重构:新能源板块市盈率约30倍,远超地产板块不足5倍。政策目标要求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2亿千瓦,强化资产增值空间。
2. 战略协同:中国电建“十四五”规划新增5000万千瓦装机,借壳上市可缩短资本化周期3-5年,类似国家能源集团资产注入案例。
3. 政策红利:《能源法》明确绿证地位后,南国置业转型后可获超15亿元专项债支持。
二、操作分两步推进:
现金剥离地产业务,需符合国资评估规定,交易价差超10%须向财政部报备。
通过增发或置换注入新能源股权,参照南方电网案例,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将提升15-20个百分点。
此次运作本质是央企借力资本市场实现战略转型的范式,既化解南国置业退市危机,又为中国电建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尽管整合风险存在,但政策支持与央企资源调配能力或推动交易2025年内落地,市值有望跃升至300亿-500亿元区间。
有消息称:6月启动审计,9月披露草案;采用“现金收购 资产置换”的组合交易;可能包含业绩对赌条款,要求电建新能源2026年净利润不低于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