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光迅科技,我很少发言,仅仅2次,20元左右的时候我发了言,涨到40。39的时候我发言,又是翻倍。我这次第三次发言以后的结果,会和上两次大致相同。
光迅是光通信行业的元老,技术全面,拥有中国极端稀缺的全产业链,国际排名连续10年保持前三。《财富》杂志评、全国50强之一,等等。
众所周知的就不说了。下面讲一下光迅有几个十分显著和重要的特点。
一、研发高投入。2025年半年报,中际旭创市值4700亿,研发投入仅仅5.8亿元,占市值千分之1.3。3700亿元市值的新易盛,研发投入3.3亿元,占比千分之0.9。天孚通信1600亿元市值,研发投入仅仅1.2亿元,占千分之0.8。光迅科技520亿元市值,研发投入4.5亿元,占千分之9。足足是易中天的10倍之多。光迅计入报表的纯利润才4亿多,拿出4.5亿元搞研发,如果按照行业平均数来搞研发的话,光迅半年报的业绩不知要好多少,起码超过华工。
二、高库存。光迅有60亿库存。一说库存,一些人就认为是旧货积压,其实主要是原材料的库存为主,是公司前瞻性布局的为即将到来的国内算力大爆发作充分准备。这一年多来,董事长和董秘多次亲口说过,公司是按订单来组织生产的,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多余的库存。
三、有芯片,这才是最重要的。易中天基本上没有搞芯片,尤其新易盛和天孚通信都没有芯片。但是光迅400G芯片前两年就已经成功了,自供已经达到了100%。800G自供率也达到40%以上。大家都知道的,芯片是光模块成本的重要组成,其中800G芯片占成本四五成,可以想象,到2025年年报,光迅的毛利率将会飞跃式提升。同样搞芯片的源杰科技市盈率已经350倍,联特科技300倍,同为国企股的光库科技,半年报2毛钱,现在炒到一百多块,A股多荒唐。
四、中国国内在光模块发展上是比北美慢了一步,但是从今年初开始,按中央规定,国产化率要达到70%,现在国内已经进入爆发期,单单字节和阿里,后面三年的算力投资就超过7000亿元,国内市场上有无人能比的市占率。很多人认为,当国内算力爆发了,易中天也会跑回来国内找客户。但是光模块有一个特点,它的检测尤其是适配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所以一两年内,易中天没办法跟光迅抢国内市场。他们只有等着北美,但是我断定英伟达已经进入最顶峰了,它的需求后面逐步趋弱,易中天肯定受直接影响。
五、关于1.6T。1.6T光迅走在前面很多,两年前光迅就在美国正式展出了超先进的1.6T,现在已经跟北美2家重要头部客户深入接触,已经通过了验证。中际旭创也有1.6T,但是比光迅慢了一到两拍,而且光迅用的是全球最先进的浸没式液冷,大型数据中心是不可能用中际旭创的,只能唯一选择光迅。现在1.6T已经卖到1500美元。当光迅1.6T全面上市以后,光迅的市值完全可以超过天孚通信,可以追赶新易盛。另外,光迅最近还搞成了“OCS”,这个厉害,是全球唯二,仅美国思科能搞,一旦渗透率上来,可以巅峰整个光模块的生态。
六、今年4月1号,湖北省委书记视察了2家湖北企业,其中一家就是光迅。临走时湖北省委王书记说:“光迅科技尽快跨过千亿门槛。”
七、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成交量。今年7月和8月,光迅科技换手率高达280%,中际旭创同期换手率180%,华工科技182%。这个成交量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月有280%的换手率对于实际流通盘只有4.5亿来说,就是翻了五番,高位量能如此充沛,极为罕见。我认为7月份光迅进了不少实力基金,成交量比易中天明显高了不少,如此巨大的成交后面的上升空间是星辰大海,易中天要这个价位上翻倍可能性是零,能再涨2到3成非常难,但是光迅科技起码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