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稳步上行,海外长钱在路上。
“中国股市和基金产品赚钱效应显现,公司最近密集接受外资尽调,老板几乎天天在香港,我都看不到他。”一位私募市场人士的“玩笑话”,是外资关注中国资产的缩影。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近期多家量化私募密集接受外资机构调研,尤其是海外大型主权基金开始关注中国资产。外资机构表示,当前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提升,更大规模的长线资金在等候入场时机。
从关注的方向来看,创新药、科技等中国核心优势产业备受外资关注。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一场全球资金增配中国新“核心资产”的浪潮,正奔涌而来。
经济复苏与政策发力双轮驱动
上证指数涨超11%,深证成指涨超13%,创业板指涨超21%……截至8月18日收盘,A股今年以来的涨势超出预期。
在外资看来,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以及政策端的持续发力,是A股和港股走强的有力支撑。
高盛在近日发布的一份研报中表示,在6至7月经历了较长时间盘整后,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攀升至近4年高点和年内新高。此轮强劲上涨背后有多重驱动因素,包括海外不确定因素缓和、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反内卷”政策发力、香港IPO市场持续回暖、资金强劲流入等。
威灵顿投资管理宏观策略师郁嘉言认为,三方面因素正在重新定义中国资产的投资机遇:一是中国科技创新活力涌现;二是中国从进口驱动转向净出口驱动模式,通过供应链本地化等策略,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三是“反内卷”政策发力,优化资源配置。
外资把握入场时机
中国资产的赚钱效应和中长期逻辑,正吸引着外资尤其是海外长钱的目光。
“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在逐步从观望转向配置。”沪上一位百亿级量化私募创始人透露,近两个月来,海外机构对公司的尽调频次明显增加,公司对海外投资者的线上、线下路演也密集进行,外资的投资决策流程更是较以往缩短了近三成。
该创始人还称,目前来看,配置型的外资机构陆续在申购多头策略基金,相对长期的主权基金加快了调研频次,具体投资动作还在等待进一步的确定性信号。
北京一家头部主观私募透露,随着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降低,中国经济企稳信号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公司管理规模中的外资占比稳中有增,而且关注中国资产的机构从轮动型资管机构正蔓延至外资长钱。
兴业证券研报表示,近期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不断升温,一方面,北向资金成交占全A股市场成交比例持续提升;另一方面,以被动资金为主的外资近期持续增配A股。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呈现“以内为主”的特征,杠杆资金、保险资金是市场边际重要增量资金,但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也在持续回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接下来,海外长钱有望构成中国市场震荡向上的重要推动力。
外资私募锐联景淳创始人许仲翔坦言,当前流入中国市场的海外资金以轮动型资金为主,而美国大型机构等长线资金仍在等候入场时机。高盛在研报中表示,尽管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明显升温,但其当前配置水平仍处于保守区间,这一显著的配置缺口或为市场后续上涨提供持续动能。
“就短期而言,地缘政治因素是阻碍海外投资者直接大幅提高中国股票配置比例的制约因素。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持续取得成果,以及中国经济在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环境下继续展现出韧性,国际投资者会不断提高对中国股票的配置。”安联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经理程彧称。
中国新“核心资产”备受瞩目
参考历史经验来看,外资在A股多轮大行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偏好高净资产收益率(ROE)、现金流稳定的消费、医药和新能源龙头。不过,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效果显现,A股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外资的“口味”也在“与时俱进”。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下半年以来外资机构合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524次,涉及509家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和仪器、电子元件、工业机械、集成电路、医药等板块。具体来看,华明装备获得88家外资机构调研,在外资调研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百济神州、埃斯顿、东鹏饮料、中控技术、奥普特、汇川技术等也均获20家以上外资机构调研。
从外资的关注方向来看,能够稳定分红的高息股和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成长股最受青睐。
程彧表示,本轮市场行情将呈现“红利搭台,优质科技唱戏”的格局。其中,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红利资产将发挥“基本盘”与“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而在全球科技变革发展叠加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优质科技资产将成为收益增强工具,优质科技公司往往具有相对更高的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
在摩根资产管理看来,长期增量资金以及居民部门对保险、理财的收益替代需求,有望持续推升具有良好现金流创造能力、具备稳态商业模式的优质资产配置价值。
“此外,随着以高端制造业、科技自立自强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加速迭代发展,以创新能力为基石、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提升地位的高景气产业有望持续突破,今年以来表现出众的AI、创新药、新消费等领域就是证明。”摩根资产管理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