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尔昨晚发了一份股权激励行权的提示性公告。谈谈我的理解:
公告重申这批可行权的股票规模和行权价:可行权 5,505 万份,占目前总股本(约 340 亿股)的 1.6% 左右,自主行权且期限为一年(2025/8/28–2026/8/27),也就是说,从今年8月26日起,这4735名对象都可行权抛售。
这批期权股的行权价 17.97 元,在当时发公告的时候,歌尔股价是18.5 元,仅 +3% 左右的内在价值,没什么“套利抛压”。现在再发这个提示性公告时,股价已是33.24元,并曾冲击37.17元。
重新回看这份“17.97 元行权价”的提示性公告,分析的经度纬度是不一样的。不再是当初发公告时的“象征性”意义,毕竟17.97 → 33.24元,价内幅度 + 85%。假如5,505 万份期权全部行权的话,理论套利空间高达 84 亿元,激励对象“用脚投票”的动力十足。因此,二级市场不再“可忽略”,而是“必须正视”。
三、心理与技术:高位“天花板”还是“助推器”?
17.97 元的行权价,原是“心理支撑”,如今变成绝对安全垫。而现在35 元上方短线急涨后,部分技术派已有兑现需求;叠加 1 年自主行权窗口,每一次冲击前冲高
时都可能遭遇“行权抛压”。
但若股价继续走强(例如站稳 40 元),行权人群会更惜售,也可能成为 多头加速器。
短线看:关注 35–37 元区域能否放量突破;若连续缩量,警惕激励盘逢高兑现。
中线看:把 17.97 元当成“底限锚”,只要业绩(VR/AI 眼镜订单)继续兑现,1.6% 的稀释在牛市氛围里可被消化。
长线看:若公司能把行权获得的 10 亿元现金再投入高毛利新品,反而可能提升 ROE,稀释效应将被成长覆盖。
我个人倾向于短线和中线这两个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