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我们的优势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结合。所以在教育、医疗、法律、汽车、金融等核心赛道,我们会深入到赛道里,跨越技术与业务之间的鸿沟。”7月28日,科大讯飞副总裁雍文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科大讯飞在法律科技业务上的规划。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科大讯飞携星火智法·律小助首次亮相,演示“合同风险审查”功能。导入一份买卖合同,律小助可以智能解析合同主体、条款性质、合同标的等,提示审查风险点并展示风险等级,同时给出专业建议供修改参考。以往这一过程人工审查需要30分钟,律小助仅10分钟就能完成。
在法律科技业务上,科大讯飞此前已有不少经验积淀。科大讯飞(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是科大讯飞的全资公司,定位科大讯飞上海总部。在司法创新领域,近年来,科大讯飞深度参与上海政法信息化建设进程,在共建人工智能平台、推广智能语音庭审系统及辅助办案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数字技术与政法工作融合。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科大讯飞将在上海成立“星火智法”独立公司,借力上海数字城市建设机遇,以上海为战略支点,进一步联合行业生态合作伙伴。
之所以深耕法律赛道,雍文渊认为,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的市场空间较为可观。目前,大型企业有自己的法律团队,但对大量小微企业、个体户来说,他们没有相应的资源,也不可能专门打造专业法务团队。
在他看来,大模型已经出现两年有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通用大模型很难解决法律上的专业问题,大模型很容易出现幻觉,这也是所谓的“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其背后原因在于,大模型可以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但对专业词汇掌握不全面;在一些特定的任务层面,比如合同审核有很多细分领域,涉及知识产权类/服务类/工程类的合同审核等,大模型表现也不占优势。
在训练数据上,科大讯飞法律科技产品部总经理解斐补充道,讯飞内部每天有大量的合同审查工作,法务每天要处理将近千份合同,这就带来了大量数据和知识。基于星火大模型原生通用技术能力,加上经过训练后的法律大模型以及合同审查的知识和数据,星火智法·律小助在合同审查的细分方向上能够更深入。
解斐表示:“我们的立足点始终是站在整个社会刚需,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十年积累,星火智法有底气走向B端和C端,下一步希望服务于律师、企业法务,再服务于真正的个人。此外,我们也在考虑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