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普 信(SZ002215)$ Wolfspeed破产引发碳化硅产业变局,晶盛机电迎来三重战略机遇
一、行业洗牌:Wolfspeed退场重构全球竞争格局
全球碳化硅龙头Wolfspeed的破产申请已成定局,其根源在于65亿美元债务重压与中国厂商价格战的双重绞杀。数据显示,Wolfspeed的6英寸衬底售价从2022年的1500美元/片暴跌至目前国产商的400美元以下,市场份额同步从2020年45%萎缩至2024年33.7%。其溃败本质是中国成本优势对传统技术霸权的颠覆——当中国厂商将毛利率从-5.8%提升至24%(如天岳先进)时,Wolfspeed毛利率却从34.1%暴跌至-17.1%。
随着Wolfspeed约34%的全球市场份额腾出,且其核心客户如瑞萨电子已宣布放弃SiC业务,中国厂商迎来历史性替代机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仅4家企业掌握8英寸量产技术(天岳、烁科、天科合达、晶盛机电),技术壁垒将加速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关键转折点:Wolfspeed曾拒绝债权人以债转股的重整方案,选择破产保护,实则反映其技术优势被成本压力碾碎的本质。中国衬底企业凭借每片低于400美元的报价,正在重写行业规则。
二、产能+技术双引擎:晶盛机电的8英寸战略卡位
晶盛机电近期动作彰显战略野心——子公司年产60万片8英寸衬底项目成功备案,叠加现有30万片产能(含5万片8英寸),总产能将跃至90万片,其中8英寸占比超72%(65万片),成为国内8英寸产能最大供应商。这一布局直击产业痛点:相较6英寸,8英寸衬底可降低单芯片成本35%,提升有效芯片数1.8倍,减少边缘浪费30%,正驱动下游客户加速转型。
技术维度上,公司实现6-12英寸全尺寸长晶技术自主可控,量产参数达国际一流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光学级碳化硅的前瞻布局——已稳定量产8英寸晶体,瞄准AR眼镜新蓝海。谷歌与XREAL联合发布的AR眼镜印证了碳化硅因高折射率、超强散热性成为光学组件理想材料的趋势,而晶盛机电有望分羹2030年全球1亿台AR眼镜的市场增量。
三、设备自给率构筑成本护城河
晶盛机电的深层竞争力源于“设备+材料”双轮驱动模式:
设备端:覆盖长晶、切片、抛光到外延全链条,自研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离子注入设备进入样机调试,量检测设备已批量出货
工艺端:设备自给率超90%,实现设备与工艺深度耦合,显著降低调试成本并加速技术迭代
这种模式使公司具备远超同业的成本弹性——当Wolfspeed因过度投资8英寸厂陷入债务危机时,晶盛机电却能依托设备自研能力,以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产能。
四、增长动能:三曲线战略打开千亿市场
公司业绩增长路径清晰,形成三级助推:
1. 第一曲线:光伏设备基本盘,受益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2. 第二曲线:光伏/半导体耗材放量,提升现金流稳定性
3. 第三曲线:碳化硅材料与半导体设备,承接Wolfspeed退出的车规级市场(占SiC下游70%)及数据中心等新兴需求
下游应用爆发已现端倪:新能源汽车800V平台普及推升车用SiC需求;英伟达与纳微半导体合作开发碳化硅供电的GPU机架系统;格力碳化硅空调销量破百万台,白色家电节能升级催生百亿空间。
五、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估值与预测:东吴证券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20/22/27亿元,对应PE仅17/16/13倍,估值处于半导体设备板块低位。考虑到Wolfspeed破产带来的替代红利及8英寸产能释放,业绩存在上修空间。
核心风险:
- SiC在电动车渗透率不及预期
- 12英寸技术迭代导致8英寸产线贬值
- 国际巨头专利壁垒压制(如英飞凌)
战略评级:强烈关注“买入”。短期看产能扩张抢占市场份额,中期设备自研保障毛利优势,长期卡位AR光学与数据中心赛道。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PE仅16倍,安全边际充足,建议逢低布局。
新能源汽车(70%)与数据中心等需求构成碳化硅核心增长极,数据来源:Trend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