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AI技术对所有行业的改变升级以及AI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是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
阿里巴巴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我们已经超出了预期,实现了第一阶段扩大用户规模和建立消费者心智份额的目标。”
一份财报,两个战场
阿里巴巴集团在2025年8月29日发布的2026财年一季报,交出了一份颇具看点的成绩单。季度收入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但如果剔除已处置业务,同口径增速则达到了10%。净利润更为亮眼,达到423.82亿元,同比猛增76%。
这份财报的核心亮点,清晰地指向了阿里的两大战略核心。其一,作为科技平台的云智能业务,季度收入达到333.98亿元,同比大增26%,创下三年来的新高,其中AI相关产品更是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爆发力十足。其二,作为大消费平台的即时零售业务,“淘宝闪购”贡献收入147.84亿元,同比增长12%,直接带动了8月前三周淘宝App的月活用户同比增长25%。
千亿押注AI,即时零售抢滩
正如CEO吴泳铭所言,阿里正面临“AI+云”和“大消费平台”两大历史性机遇。为了抓住“未来十年技术领域最大的行业机会”,阿里在AI基础设施建设上可谓是下了血本。本季度资本支出高达386亿元,同比暴增220%,过去四个季度累计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并且计划年内推出自研AI眼镜“夸克”。
而在即时零售的地面战场,战果同样显著。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披露的数据相当惊人:“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冲到1.2亿单,8月周均日订单量稳定在8000万单,月活用户数更是达到了3亿,相比4月前增长了整整300%。尽管这项业务目前尚未盈利,但其带来的流量、购物频次和广告收入的增长,被认为是为未来的长期收益铺路。
财报发布后,市场给出了极为正面的回应。阿里巴巴美股股价当日大涨13.1%,市值应声回升,并成功带动了中概股的整体反弹,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当天大涨7.57%。市场信心主要来源于超预期的业绩、云业务的强劲突破以及对AI战略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自研芯片上的千亿级投入,被市场解读为对英伟达等国际巨头潜在的竞争压力,导致英伟达股价同日下跌3.37%。
AI基建热潮下的产业链机会
阿里巴巴在AI和云计算领域的巨大投入,直接点燃了整个硬件产业链的需求。从上游的芯片、PCB,到配套的液冷散热技术和终端生态,相关投资主线变得异常清晰,一批A股公司也因此站上风口。
在AI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对高速运算和数据传输的需求催生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例如,**沪电股份(002463.SZ)**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端PCB制造商,直接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爆发,其高速交换机及配套路由相关PCB产品同比增长约161.46%。公司泰国基地已进入小规模量产,有望在下半年进一步释放产能。
随着AI从云端走向终端,AI芯片和相关生态的布局也成为焦点。**岩山科技(002195.SZ)**正积极转型AI,其子公司RockAI推出大模型并与AMD签署AI PC技术合作备忘录,新增“AI PC”概念后,叠加融资客的追捧,走出“3天2板”的强势行情。**瑞芯微(603893.SH)**作为国内AIoT SoC芯片的领军者,上半年营收和利润双双大增,其旗舰芯片RK3588已支持大模型本地部署。**海光信息(688041.SH)**则凭借其国产高端CPU与DCU双产品线,构建了强大的生态壁垒,其DCU产品兼容“类CUDA”生态,对大模型计算形成有力支撑,融资余额在8月27日高达72.23亿元。
与此同时,支撑AI算力的高性能芯片和散热技术也迎来了高光时刻。**澜起科技(688008.SH)**专注于DDR5内存接口芯片等高性能运力芯片,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实现58.17%和95.41%的同比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英维克(002837.SZ)**作为数据中心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冷板产品不仅被列入Intel至强6平台设计指南,还成为Blackwell平台的基础设施提供商,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