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链深度调整与资源价值重估的双重背景下,融捷股份凭借锂矿资源掌控力与产业链协同优势,正通过产能优化与客户结构升级打开价值修复通道。这家深耕锂电材料领域的企业,正在资源自给率提升与固态电池技术储备中展现出被市场低估的长期潜力。
资源壁垒构筑核心竞争力
公司拥有国内优质锂辉石矿资源,甲基卡矿区氧化锂储量超百万吨,配套年产能1.5万吨的锂盐加工设施,形成从矿山开采到电池级锂盐生产的完整链条。通过子公司融达锂业开展的锂精矿委托加工业务,有效降低原料成本波动风险,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至15%以上。控股股东在锂盐、正极材料等领域的深度布局,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保障产品稳定销售渠道。
技术突破打开增长空间
子公司融捷锂电研发的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入装车测试阶段,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电池提升30%,适配高端电动汽车需求。与比亚迪等战略客户的合作持续深化,锂电池设备业务实现技术迭代,精密加工精度达微米级,进入宁德时代供应链体系。海外市场拓展取得突破,锂精矿出口业务占比提升至28%,适配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构需求。
财务结构呈现改善信号
资产负债率稳定在45%健康区间,货币资金储备支撑两年研发需求,经营性现金流实现连续季度净流入。尽管短期净利润承压,但扣非亏损同比收窄,存货周转效率环比提升12%,预收款项增长预示订单储备充足。控股股东计划增持6000万至1.2亿元股份,彰显对公司价值的认可,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比例回升至行业前五水平。
市场动能加速积聚
技术面突破31元关键阻力位后形成上升通道,筹码集中度指标CR10突破58%,主力资金连续十日净流入。新能源指数成分股纳入带动被动资金配置,固态电池概念热度持续推高市场关注度。作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20%的政策红利,肇庆智能制造基地投产后产能将提升40%。
行业趋势孕育价值机遇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0%,储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25%,双重驱动下锂电材料需求持续增长。碳酸锂价格企稳回升至8万元/吨,公司锂矿业务毛利率有望恢复至30%以上。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公司技术储备将抢占下一代电池材料高地,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注:本文基于公开市场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