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股历史上,有很多著名公司通过借壳上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长为著名企业,成就了资本市场上一段段佳话!
下图是A股历史上部分借壳上市公司

借壳上市何时收紧的?

借壳上市的难度到底在哪里?
借壳上市的审核难度显著增加,主要源于监管部门将借壳上市的审核标准与IPO趋同,导致企业需满足更严格的财务、合规及交易结构要求。以下是具体难点:
财务指标门槛大幅提升
净利润要求:借壳方需连续三年净利润累计≥1.6亿元(2025年新规),且最后一年净利润≥6000万元。主板企业若涉及国有股权变更,还需额外履行国资审批程序。12
资产规模:注入资产总额需占壳公司原资产的100%以上,且总资产≥壳公司原资产的100%。例如,若壳公司原资产为5亿元,借壳方需提供至少5亿元的资产注入。13
营收与负债:主板企业需最近一年营收≥3亿元,资产负债率≤70%;创业板则要求更严格,需连续三年盈利且无重大违法行为。23
合规性审查趋严
实控人资格:借壳方实控人3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且无税务、环保等领域的违法记录。23
资金来源:需100%合法资金来源,严禁使用网贷或民间借贷。关联交易占比超过营收30%直接否决。2
历史遗留问题:壳公司需无重大债务纠纷(如欠税、担保诉讼),近3年财报无造假记录。24
审核流程耗时较长
审批周期:主板借壳上市流程耗时约6-12个月,创业板因政策限制可能更久。15
失败成本:若交易失败,壳费不退还,企业可能面临巨额损失。2
政策差异化限制
行业限制:金融、地产、教培等受限行业无法通过借壳上市。24
板块差异:主板/中小板严格限制“炒壳”行为,创业板原则上禁止借壳(仅限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5
当前监管趋势表明,借壳上市已从“快速通道”变为“严控通道”,企业需提前评估自身资质与合规性,避免因条件不足导致计划流产。
以最近股票市场的热门股st亚振为例,对照以上借壳上市要求,无论是合规性指标,还是财务性指标,完全符合借壳上市的要求,并远远地超过其要求。
最近资本市场上连续发生多起股权转让+要约收购模式的股权变更,伊泰B通过要约收购控股st新潮超50%股份,域潇集团通过股权转让+要约收购,控制st亚振超50%股份,智元恒岳通过股权转让+要约收购控制上纬新材50%以上股份,中昊芯英通过股权转让+要约收购控制天普股份50%以上股份。
如果按照以往的思维模式,如果上述企业仍然采用以往的类借壳模式,即规避实控人变更后36个月内收购新控股股东资产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类同于IPO,即以上企业的重大资产重组动作也许需要在其要约收购完成后的36个月后进行,冠军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基本逻辑:
1、2023年以来证监会收紧ipo,ipo速度大大减缓,ipo排队越来越长,通过IPO模式上市变得遥遥无期,但是,又有很多创业资本,战投需要通过资本市场退出,有很多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国家间战略竞争产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2、2024年以来,证监会及交易所连发8道金牌鼓励上市公司资产重组,2025年8月中国证件会又修改了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目的就是让A股的并购重组有序且高效。
3、目前A股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很多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已很难通过修修补补的重组方式获得新生,比方说大量的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小规模的光伏行业,唯有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才能使其获得新生,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与活跃。
4、域潇集团的产业牵涉到国家战略安全,其锆钛矿与独居石(稀土)皆为全球争夺的战略资源,皆为国家鼓励的战略产业,智元恒岳为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为国家鼓励的战略新兴产业,中昊芯英也是芯片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为国家鼓励的战略新兴产业,这些企业都迫切需要借壳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做大做强,以上三家企业均牵涉到国家间竞争,为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很难想象这些企业为了规避借壳上市的风险,它们需要在股权变更36个月后才能发行股份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如果真是这么个进度,那么,到时候黄瓜菜都凉了,这明显与国家战略与国家利益相悖,这是不可能的!
结论:在证监会鼓励并购重组的大环境下,在国际间国与国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符合借壳上市(等同于IPO)条件的借壳上市,监管机构在从严监管的同时,将一路绿灯,只要符合条件将一路放行。
最后,
祝愿中国股市越来越好,祝愿伟大的祖国拥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ST亚振(SH603389)$ $上纬新材(SH688585)$ $天普股份(SH6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