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产能过剩时代,为何情绪消费赛道这样火!
想象一下:你想买杯奶茶,有100个品牌等你挑;想买件T恤,拼多多上30块任选。
当所有东西都变得便宜、易得、功能上相差无几时,你靠什么做选择?
答案是:感觉。
当所有实体产品都在功能、参数的“红海”里卷到白菜价时,情绪价值就成了产品厂商跳出内卷、通往高利润“新大陆”的唯一船票。
未来十年,所有消费品牌都必须是情绪供应商——卖产品的公司会被淘汰,卖感受的公司才能存活!
泡泡玛特的早期投资故事,就是情绪消费赛道上、一桩堪称传奇的高回报案例。
投资人麦刚,在2012年向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泡泡玛特投资了200万元。这笔投资在十余年后获得了超过12000倍的回报,估值高达约250亿元人民币。
200万变250亿!有人看走眼,有人赌对了人生,有人认为泡泡玛特的盲盒是智商税,有人觉得疯狂创造情绪价值的公司值得下注。
情绪价值已成消费市场"硬通货",99.9%的年轻人愿为情绪买单!这就是大势!
01、产能过剩时代:情绪价值成为唯一突破口
用一组简单的数据告诉你何谓实业过剩!
当你在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搜“手机支架”,会轻松跳出数万个同质化产品时;
当你搜索义马克杯,会发现零售价跌破2元仍滞销;当你购物时,各种1元购便宜卖滞销品的广告甩你一脸时——中国制造业的残酷现实已然清晰:
全球60%的消费电子、50%的纺织品、70%的玩具产自中国,外贸外销如此庞大了,但国内厂商还有大批囤货积压仓库卖不掉转内销,要天天促销降价大甩卖!
这就是产能过剩的恐怖!
对国内大量的中小厂商而言,支撑传统消费的三个支柱全塌了:
功能价值没了:任何功能都能被快速模仿,护城河消失。
你能做无糖茶,隔壁厂第二天就能出同款。
价格价值被电商垄断了:拼多多和跨境电商把价格打到底线,利润薄如刀片。
渠道价值依旧被电商垄断了:直播和物流极度发达,在平台买任何东西都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如今,唯一剩下的情绪价值!且是目前唯一无法被标准化、无法被快速复制的维度。
这个时代,过剩的是标准化产品,稀缺的是精神共鸣!
普通用户买的不是那杯奶茶、那个盲盒、那个玩具、那个剃须刀,而是:
结账时店员一句“今天辛苦啦”的被看见感;
抽中隐藏款时在社群晒图的虚荣心满足;
为“非遗工艺”买单的文化认同感;
情绪消费,本质是工业化量产时代里,为“人的温度”支付的溢价。
02、老司机们是如何把“感觉”变成钱的
看看情绪赛道上那些最会赚钱的公司做对了什么?
拿现阶段中美日三国的情绪消费赛道标杆企业来作对比。
先说中国;
标杆一:神奇的泡泡玛特(市值破4000亿港元,股价屡创新高)
人家赌的是“不确定性快乐”,业务的核心玩法拆盲盒:把确定性购物(买玩具)变成概率游戏(抽盲盒),利用人的“赌徒心理+收藏癖+社交货币”持续强化消费感觉。
2024年会员复购率49.4%,近一半人买完还买——买的不是玩具,是下一次“可能赢”的期待。
很多人看不懂泡泡玛特的玩法,但当下的资本市场用脚投票认可他的IP盲盒戏路。
标杆二:老铺黄金——卖的是“圈层身份认证”
买黄金首饰从来是传统行业,但老铺黄金搞IP玩文创很有一手,用"非遗工艺 + 文化 IP" 玩出情绪消费新高度,把黄金从“保值材料”变成“文化首饰”。
在金价透明、金饰行业净利率普遍5%-8%时,老铺黄金能做到20%+——证明为文化叙事付费的意愿远高于为材料本身。
更狠的是,他们家黄金卖得比别人贵5 倍,顾客还得排队等三个月,为什么如此?
因为老铺黄金很懂有钱人的范儿!
现在的有钱人早不戴大金链子了,都在玩"低调的奢华"。
老铺黄金刚好踩中这个点,如发明了 "哑光磨砂金" 质地,看起来温润不张扬,但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这种"我很贵但我不说" 的气质,完美戳中了 "低调炫富" 的安全感需求。
之前他们跟敦煌研究院合作的"飞天珐琅" 系列,用800℃高温在黄金上烧出36种渐变颜色。
戴这种手镯出门,不懂的人觉得是普通金镯子,懂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敦煌纹样和珐琅工艺;
这种 "圈层内显外隐" 的设计,比大logo高级多了。
2025年春节期间,这个系列在SKP门店创下单日千万销售额,证明 "文化炫富" 比 "重量炫富" 更有市场。
进一步说,人家把冷冰冰的黄金,变成了有温度、有故事、有身份认同的社交货币。
所以,资本市场也很买账,别家的黄金珠宝企业股价涨的远不如老铺黄金快!要知道人家1家金店单店一年能卖3个亿。
如今股价飙到740港元,市值1277亿港元,市盈TTM高达36.31倍,比周大福的20倍高出一大截。
很难想象,这是一家传统黄金珠宝企业的估值,但老铺黄金就做到了!
这说明市场看懂了:老铺卖的不是黄金,是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文化IP。
03、日本的IP轴战略和任天堂们
聊完中国的标杆,看看传统消费大国日本!
日本自90年代泡沫崩盘后,一直在情绪消费赛道的路径上深耕,可以说是国内企业常年的学习对象。
比如这家日本企业万代南梦宫,人家玩 "IP 轴战略" ,脍炙人口的核心IP:如《高达》《龙珠》系列,通过游戏、周边衍生品和影视化多渠道变现,赚得盆满钵满。
人家每天制作高达模型有多赚钱?
一盒成本500日元的高达塑料模型,注入40年动画情怀后卖到16500日元(约800元)。
龙珠的手办模型市场炒作的多凶?国内动漫迷都不惜远赴日本抢购!
资本市场狂热吹捧,公司股价5年涨210%(2019-2024),市值如今已破3万亿日元
人家公司58.7%毛利率碾压丰田(18%),营业利润率21.7%超索尼游戏业务(6.2%)。
这么能赚钱的公司,堪称失意经济中的情绪印钞机、IP炼金术大师!
至于任天堂这类游戏大神公司就更不用说了,无论国内还是日本还是美国,哪个学生持有任天堂的游戏机,他在学生中的社交地位就是一哥,大家都围着他转!
人手一个任天堂主机打游戏就是标配,谁小时候不羡慕有任天堂的学生?
高盛说任天堂的抗衰退属性超黄金,经济越低迷,任天堂的治愈经济学越暴利!
04、Netflix:把"情绪工业化" 做到了极致
再看美国情绪消费赛道的标杆企业Netflix。要知道前几年资本市场并不是那么看好他。
可如今,资本市场对Netflix的情绪消费生意,从怀疑变成了追捧。
2022年还有分析师嘲笑它 "烧钱买内容",但如今Netflix股价已经站在 1200美元,总市值破5000亿美元,市盈率50倍,比迪士尼的24倍高出一大截。
这三年股价涨了240%,完全超越了同行,这背后是一套清晰的业务打法和财务逻辑在支撑。
Netflix最狠的扩张武器,是把 "情绪工业化" 做到了极致,最牛的能力,是用数据精准测量"快乐值"—— 知道什么剧情能让用户流泪,什么角色能引发共鸣,什么结局能带来满足感,然后把这些发现规模化生产。
比如2024 年圣诞节上线的《鱿鱼游戏2》,单季就创下6.2亿小时观看时长,相当于全球人集体看了 7 万年。
这部剧不仅带火了剧中的椪糖挑战赛,更让韩国内容在Netflix的全球观看时长占比稳定在8%-9%,超过英国内容的7%-8%和日本的4%-5%。
现在他们敢砸25亿美元在韩国内容上,计划从2024到2028年持续 "批量生产爆款",这种押注不是赌运气,而是精准的情绪投资。
人家Netflix还用AI技术去捕捉人类情感,把人类情感变成可量化、可复制、可交易的资产。
它证明情绪消费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能撑起千亿市值的硬赛道。
现在的Netflix已经不只是流媒体平台,而是全球最大的情绪数据库和生产基地。
它知道你深夜emo时想看什么,知道你压力大时需要什么解压,甚至知道你没说出口的情感渴望。
当一家公司能做到 "比你更懂你的情绪",股价持续上涨就成了必然。
毕竟在这个焦虑的时代,能持续提供快乐和感动的公司,本身就是最稀缺的资产。
05、一句真心话:人活着就是为情绪买单
这时代最奢侈的不是爱马仕,而是明知道是消费陷阱,却依然心甘情愿跳进去的瞬间快乐。
为情绪买单,是现代人在过剩世界里用钱包投票的无声反抗——反抗冰冷参数、反抗功能主义、反抗一切“本该如此”的无趣人生。
不是所有情绪标签都值钱,但能让人反复买单的,一定是摸到了这个时代最痒的痒点。
$元隆雅图(SZ002878)$ $奥飞娱乐(SZ002292)$ $实丰文化(SZ002862)$ #股市怎么看# #炒股日记# #社区牛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