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29 21:25:31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江苏
鲁阳节能深度研究:利空出尽下的价值重估与长期成长路径

投资要点

 

鲁阳节能作为国内陶瓷纤维行业绝对龙头,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业绩大幅下滑、高管团队变动等多重利空因素,但其股价表现相对稳健,主力资金持续买入,融资余额创下历史新高。本报告通过多维度分析发现,公司正处于传统业务调整与新业务培育的关键转型期,短期利空已充分释放,长期发展前景向好:

 

- 利空因素已充分消化:业绩下滑主因陶瓷纤维下游石化项目延期、传统行业需求疲软及产能扩张导致的价格竞争,这些因素在半年报披露前已为市场熟知,股价已提前反应,利空无新增。

-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公司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陶瓷纤维制造基地,产能达59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主导或参与制定4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技术研发实力雄厚。

- 新业务增长潜力显著:工业过滤、汽车衬垫等新业务已形成规模,2024年合计收入占比达8.55%;新能源电池隔热材料业务布局领先,随着2026年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实施,市场空间有望加速打开。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陶瓷纤维作为核心节能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 主力资金持续流入:尽管业绩下滑,融资余额持续攀升,8月28日达到1.25亿元,创历史新高,表明市场对公司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基于公司当前估值水平和业绩修复预期,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鲁阳节能短期利空已充分释放,长期成长动能充足,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1.1 全球陶瓷纤维行业领军企业

 

鲁阳节能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耐火材料行业的发展缩影。公司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沂源县节能材料厂,历经多次改制与扩张,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陶瓷纤维制造基地 。公司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关键阶段:初创起步阶段(1984-1992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6年)、规模扩张阶段(2006-2014年)和国际化转型阶段(2014年至今) 。

 

截至2025年,公司已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陶瓷纤维制造基地,陶瓷纤维产能占全国的45%左右,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产品畅销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工业炉衬、建筑防火保温、高温绝热等领域 。

 

1.2 独特股权结构与治理模式

 

鲁阳节能的股权结构较为独特,是外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典范 :

 

- 控股股东:截至2025年8月,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奇耐亚太纤维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3%,是全球领先的高温材料制造商。

- 其他股东: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第二大股东为淄博鲁阳纤维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07%,其余为流通股股东。

- 管理层持股:公司部分高管持有少量公司股份,如被解聘的财务负责人姚永华持有公司股票100,000股,其中76,000股为限制性股票 。

 

这种外资控股、管理层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为公司带来了国际化视野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保持了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和把握能力 。

 

1.3 多元化业务结构形成

 

鲁阳节能已形成以陶瓷纤维为核心,工业过滤、汽车衬垫等新业务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产品结构 :

 

- 陶瓷纤维产品:公司核心业务,包括陶瓷纤维毯、棉、板、纸、模块等多种形态,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电力、建材等高温工业领域,2024年实现收入32.1亿元,占总收入的90.88%。

- 工业过滤制品:公司通过收购奇耐上海整合过滤材料技术,定位工业除尘、环保排放控制领域,2024年实现收入1.6亿元,占总收入的4.53%。

- 汽车衬垫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封装衬垫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1.42亿元,占总收入的4.02%。

- 其他业务:包括玄武岩纤维等产品,占比不足1% 。

 

从收入结构看,陶瓷纤维业务仍是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占比超过90%,但工业过滤和汽车衬垫等新业务已形成规模,2024年合计占比达8.55%,较2023年有明显提升 。

 

二、短期业绩表现与利空因素分析

 

2.1 业绩短期承压明显

 

2025年上半年,鲁阳节能业绩出现显著下滑:

 

- 营收表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3亿元,同比下降27.31% 。

- 利润表现:归母净利润7662.37万元,同比下降62.97%;扣非归母净利润7416.04万元,同比下降63.94% 。

- 盈利能力: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4.44%,同比下降4.3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6.53%,较上年同期下降6.29个百分点 。

- 季度表现: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3.47%,同比下降5.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63%,较上年同期下降11.01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8.44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持续减弱 。

 

从股东结构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股东总户数为1.54万户,较一季度末增加了2168户,增幅16.37%;户均持股市值由一季度末的48.31万元下降至35.75万元,降幅为25.99%,表明散户持股比例有所上升 。

 

2.2 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鲁阳节能业绩下滑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市场竞争加剧:近年来国内同行业企业在山西、内蒙古等地陆续实施了一批产能建设项目,以生产低端保温类棉毯产品为主,进一步加剧了陶瓷纤维低端保温类棉毯产品的市场竞争,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

2. 下游需求疲软:陶瓷、水泥、平板玻璃等下游行业市场需求仍未见好转,需求主要受到地产等周期制约 。部分石化行业项目客户开工延迟进一步影响收入 。

3. 产品价格与结构变化:产品价格承压叠加销售结构变化拉低利润率 。陶瓷纤维低端保温类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

4. 成本费用刚性:公司运营成本及费用因刚性特征未能同比例缩减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为1.5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92.81万元;期间费用率为13.37%,较上年同期上升1.05个百分点 。

 

2.3 利空因素已充分消化

 

尽管业绩降幅较大,但从市场预期维度看,此结果已在前期预判范围内,利空释放较为充分 :

 

1. 利空因素已提前反映:业绩下滑的驱动因素——陶瓷纤维下游石化项目延期、钢铁/陶瓷等传统行业需求疲软、国内同行产能扩张导致保温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均为半年报披露前市场已熟知的公开信息,且前期股价已对这些负面因素有所反映 。

2. 风险未超预期恶化:半年报显示,公司面临的四大核心风险——技术保密、应收账款管控、市场竞争、新业务人才需求——均未出现超预期恶化,且对应应对策略清晰,进一步验证"利空无新增"的判断 。

3. 市场反应相对平稳:从短期市场反馈看,半年报披露后股价未出现大幅波动,截至2025年8月29日,公司股价报11.60元,较前一日仅下跌0.02元(跌幅0.17%),无暴跌或异常震荡 。

 

三、核心竞争力与行业优势分析

 

3.1 全球领先的产能规模与市场地位

 

鲁阳节能作为国内陶瓷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规模和市场地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产能规模:公司目前陶瓷纤维产能为59万吨,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陶瓷纤维制造基地,位列陶瓷纤维行业世界前三 。公司已为2万余家客户提供服务,目前国内市占率超过40% 。

- 区域布局:公司拥有山东、内蒙古、新疆、贵州四大陶瓷纤维生产基地,陶瓷纤维产能布局辐射全国 。内蒙古生产基地的建设将有效覆盖西北市场需求 。

- 行业话语权:公司是陶瓷纤维国际和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已主导或参与制定42项标准,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拥有显著话语权 。公司自主研发的陶瓷纤维建筑隔热板、陶瓷纤维复合模块等四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

 

3.2 技术研发实力雄厚

 

鲁阳节能高度重视技术研发与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 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74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1%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 。

- 技术成果:公司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95项、技术成果61项,自主研发的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的陶瓷纤维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炉衬、防火隔热、工业过滤等领域 。

- 创新产品:公司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MX新产品具有优异耐温性能、优良环保性能及高性价比,各项性能指标处于国内外同类产品顶尖水平;Rapidstar高效加热系统已进入试用推广阶段 。公司还研发了纳米纤维和气凝胶复合材料,瞄准新能源车电池隔热市场,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供应商名单。

 

3.3 稳定的管理团队与运营体系

 

尽管近期公司出现了管理层变动,但公司核心运营保持稳定:

 

- 管理团队调整:2025年7月28日,鲁阳节能发布公告解聘三位管理层人士,分别为财务负责人姚永华、副总经理袁怡以及审计部负责人李枫 。财务负责人职责由美籍总裁Brian Eldon Walker临时兼任,公司表示该事项不会影响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

- 团队稳定性:公司回应称"公司人员流动属于正常现象,2024年部分人员的变动,无论是管理层还是销售人员,背后原因多元复杂,并非针对新管理层。鲁阳节能在行业内地位稳固,这并非单纯依赖某一批员工,而是公司长期积累的综合实力体现,不会因部分人员流动而动摇" 。

- 管理经验:公司经营团队兼具国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与中国市场把握能力,拥有行业领先的研发设计团队,以及执行力强、经验丰富的生产销售团队,这些都是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

 

四、新业务发展与未来增长点分析

 

4.1 工业过滤业务:稳步增长的第二曲线

 

鲁阳节能的工业过滤业务已形成规模并保持稳定增长:

 

- 业务规模:2024年工业过滤业务实现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2.99%,毛利率10.89%,同比提升4.15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工业过滤产品收入9528万元,同比增长20.5%,毛利率10.58%,同比提升0.38个百分点 。

- 业务协同:在工业过滤产品方面,生产端通过实施原材料优化、技改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销售端通过增加与鲁阳现有业务的协同效应,提升销量,以销促产,提升产能利用率,提升整体运营质量 。

- 市场前景:2025年中国工业过滤器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00亿元 。工业过滤器行业在市场规模上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产业链各环节不断优化升级,智能化、绿色环保、定制化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

 

4.2 汽车衬垫业务:国产化降本增效

 

鲁阳节能的汽车衬垫业务经历了调整期,目前正通过国产化降低成本:

 

- 业务表现:2024年汽车衬垫业务实现收入1.42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收入6762万元,同比下降46.25%,毛利率6.83%,同比增长5.35个百分点 。

- 国产化进展:汽车衬垫国产化项目完成,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2024年奇耐上海完成了700万元的净利润 。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原材料的本土化生产,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汽车衬垫本土化生产正在试产阶段 。

- 市场空间:全球汽车衬垫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178.6亿美元增长到2034年的2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82% 。中国汽车装饰靠垫市场规模在2023年约为230亿元,预计到2030年达到4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0.2% 。

 

4.3 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战略性布局未来

 

鲁阳节能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特别是锂电池陶瓷纤维纸业务:

 

- 业务布局:公司已组建专业团队推进新能源电池纸业务的研发与推广,高强板产品销量已实现同比增长,且正在推进产能扩建 。公司通过收购奇耐上海整合锂电池陶瓷纤维纸业务,直接供应新能源车企 。

- 技术优势:公司研发的陶瓷纤维纸作为更优质的防火材料,在高温环境下性能优异,最高使用温度达1050C,已用于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电芯及模组间的热失控防护 。公司还研发了"陶瓷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能承受1200℃高温,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供应商名单。

- 市场前景:GGII预计2025年国内锂电池热管理阻燃隔热材料总需求量超9,000万平米,2022-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36%,锂电池隔热阻燃材料进入快速成长期 。根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赛迪顾问联合发布的《中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发展路线图》预测,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1200GWh,储能电池产量将达300GWh,对应电池基纸原纸需求量约为152万吨 。

- 政策机遇: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1日施行,陶瓷纤维纸作为更优质的防火材料,新国标的实施将有利于防火市场拓展工作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为公司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陶瓷纤维等节能材料需求增长 。

 

4.4 控股股东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鲁阳节能控股股东奇耐亚太持续为公司提供技术和业务支持,双方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 技术引进:控股股东持续导入新技术,如高效扩散炉加热系统、高端保温隔热产品等,2024年完成汽车衬垫和MX产线本土化,技术转化效率提升 。控股股东将以鲁阳作为其在中国的主要平台,在鲁阳投入新技术,支持鲁阳拓展业务 。

- 业务整合:公司通过收购奇耐上海整合过滤材料技术,拓展工业过滤业务;通过整合奇耐相关技术资源,布局新能源电池隔热材料和汽车排放控制系统封装衬垫业务 。控股股东主要生产节能环保、减少化石燃料、净化空气和液体以及电池优化的产品,与鲁阳业务高度协同 。

- 未来规划:公司将继续拓展工业过滤、排放控制、新能源电池业务,利用大股东新产品赋能,开拓新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 。控股股东在考虑业务投资规划时,鲁阳也总是排在前三位。前十年鲁阳与控股股东的技术合作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十年控股股东将有更先进的技术注入鲁阳,如电动汽车、电池相关产品 。

 

五、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分析

 

5.1 绿色低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为鲁阳节能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政策导向:2025年5月23日,国务院出台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标志着我国进一步明确将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该方案指出,需从绿色科技创新与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传统产业深度绿色化改造、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突破等方面协同发力 。

- 对公司的利好:政策强调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尤其是钢铁、建材等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升级,将进一步刺激陶瓷纤维产品的需求 。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与制造业结合,而鲁阳节能已布局新能源电池隔热材料(如锂电池陶瓷纤维纸)和汽车排放控制系统封装衬垫业务 。

- 支持措施:政策可能通过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方式支持低碳项目 。鲁阳节能的煤矸石循环经济试点、绿色工厂等资质有望获得专项资金或融资便利,降低项目成本 。

 

5.2 陶瓷纤维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陶瓷纤维产业在2025至2030年期间将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 市场规模:中国陶瓷纤维产业在2025至2030年期间将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约120亿元人民币攀升至2030年的216亿元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8%至12.5% 。2023年中国陶瓷纤维市场规模达4.2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5.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8.3%以上 。

- 应用领域拓展:陶瓷纤维作为优异的节能耐火材料,在《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下,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拓展 。从下游需求结构看,石化、冶金、建材是陶瓷纤维的三大传统应用领域,合计占比约70%,但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船舶等新兴领域的需求增长迅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

- 能效提升要求:国家发改委《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明确要求,到2025年陶瓷纤维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产能占比超过30%,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采用陶瓷纤维改造加热炉后,其烟气排放温度从350降至180C,余热回收效率提升40%,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5.6万棵成年乔木 。

 

5.3 耐火材料行业结构优化

 

耐火材料行业正经历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

 

- 行业整合加速:政策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整合加速下,鲁阳节能的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将更具竞争力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预测,受益新标准带来的产品溢价能力提升,2025年耐火陶瓷纤维不定型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1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3%以上 。

- 绿色化转型:在国家"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鲁阳节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战略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重视环保治理工作,推进装备技术升级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集尘罩收集相关污染物,经布袋除尘器、双碱法脱硫、SCR脱硝等工艺处理,通过排气筒有组织的进行高空排放 。

- 循环经济发展:公司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入选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年减少碳排放超1万吨;开发的乙烯裂解炉全纤维节能炉衬系统,单台设备可减少碳排放4940吨 。项目以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开展以煤矸石为原料制造陶瓷纤维的标准制修订,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促进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化有机结合,实现产业链协同减排降碳,主要产品能耗达到GB40877-2021一级能耗水平,实现绿色陶纤维的高质量发展 。

 

六、主力资金动向与市场预期分析

 

6.1 融资余额创历史新高

 

鲁阳节能融资融券信息显示,尽管公司业绩下滑,但融资资金持续流入:

 

- 融资余额创新高:2025年8月28日融资净买入240.84万元;融资余额1.25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前一日增加1.96% 。

- 融资余额占比高:截至8月28日,鲁阳节能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26亿元。当前融资余额1.25亿元,占流通市值的2.13%,融资余额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

- 融资余额变化趋势:从历史数据看,鲁阳节能的融资余额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3月份的3653.74万元上升至8月份的1.25亿元,增长了约242% 。

 

6.2 主力资金持续买入

 

尽管公司股价表现平平,但主力资金仍在持续买入:

 

- 主力资金流向:2025年8月28日,鲁阳节能股价微跌0.17%,但大单资金净流入280万元,中单资金净流入264万元,小单资金净流出90万元,显示主力资金在逢低吸纳 。

- 机构调研活跃:根据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2025年6月14日,中金资管基金对上市公司鲁阳节能进行了调研 。公司的机构调研活动较为频繁,表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仍保持关注。

- 股东结构变化:截至2025年3月31日,鲁阳节能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405.58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06.35万股。易方达中证红利ETF(515180)位居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372.33万股,相比上期增加23.82万股,表明机构投资者仍在增持公司股票 。

 

6.3 市场预期逐步改善

 

市场对鲁阳节能的预期正在逐步改善:

 

- 估值水平:以8月29日收盘价计算,鲁阳节能目前市盈率(TTM)约为13.00倍,市净率(LF)约为2.01倍,市销率(TTM)约为1.76倍 。从历史估值来看,公司当前估值处于相对低位。

- 盈利预测:有研究机构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4亿元、6.02亿元和6.6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6元、1.17元和1.29元,业绩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企稳回升,2026年重回增长轨道 。

- 目标价格:有机构首次覆盖鲁阳节能,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格13.7元,对应2026年PE约11倍 。另有机构给予公司2024年19倍目标PE,对应目标价24.30元,给予"买入"评级 。

 

七、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7.1 投资建议

 

基于对鲁阳节能的全面分析,我们给出以下投资建议:

 

- 投资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 目标价格:13.7元,对应2026年PE约11倍。

- 估值分析:参照行业平均估值水平,结合公司龙头地位和成长性,给予2026年11倍PE估值较为合理 。

 

鲁阳节能未来发展面临多重机遇:

 

1. 政策机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为公司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陶瓷纤维等节能材料需求增长 。

2. 行业整合机遇:政策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整合加速下,鲁阳节能的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将更具竞争力 。

3. 新业务成长机遇:工业过滤、汽车衬垫等新业务已形成规模,随着技术协同效应显现,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

4. 新能源领域机遇:2026年实施的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将推动防火材料需求增长,公司产品有望占据先机 。

5. 大股东协同机遇:控股股东奇耐亚太持续提供技术和业务支持,双方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

 

7.2 风险提示

 

投资者在关注鲁阳节能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以下风险因素:

 

1. 原材料与能源成本波动风险:陶瓷纤维生产依赖电力及铝矾土等资源,若电价上涨或原材料供应紧张,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供应链层面,2025年国产高端滤料市场占有率将提升至68%,但稀土永磁材料价格波动(2025年镨钕金属均价同比上涨22%)可能对电除尘器成本构成压力 。

2.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尽管公司市占率超45%,但政策红利可能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细分市场,尤其在低端领域可能出现价格战 。近几年来国内同行业企业产能建设增加,陶瓷纤维低端保温类产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

3. 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风险:若地方对高耗能行业改造推进缓慢,或企业技改投资意愿不足,可能延缓需求释放 。

4. 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风险:若陶瓷、水泥、平板玻璃等下游行业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业绩回升 。

 

八、结论与展望

 

鲁阳节能作为国内耐火纤维行业的龙头企业,正经历传统业务调整与新业务培育的转型阵痛。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规模效应和大股东协同,有望在绿色低碳发展浪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1. 短期业绩承压是阶段性现象: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石化行业项目开工延迟等因素影响,随着这些因素逐步改善,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

2. 传统业务仍是公司发展基石:陶瓷纤维业务虽然增长放缓,但在高温工业领域的应用不可替代,公司将继续巩固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

3. 新业务将成为未来增长点:工业过滤、汽车衬垫、新能源材料等新业务已形成规模,随着技术成熟和市场拓展,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

4. 绿色低碳战略引领长期发展:公司顺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推进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向节能减碳技术方案服务商转型,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

5. 行业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巩固:随着行业整合加速和落后产能淘汰,鲁阳节能的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将更加凸显,行业龙头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 。

 

综合来看,鲁阳节能正处于传统业务调整与新业务培育的关键转型期,虽然短期业绩承压,但长期发展前景仍然向好。随着内部管理优化、大股东技术协同效应释放以及新业务逐步放量,公司有望重回业绩增长轨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两大信号:一是石化、钢铁等传统行业需求复苏情况,二是新能源电池纸、高强板等新业务的市场推进进度 。随着这些因素的改善,鲁阳节能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和估值修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