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的科技股权架构分析(截至2025年7月)
1. 创始团队与核心持股
- 创始人黄雍威:作为公司核心创始人及CEO,黄雍威直接持有较大比例股权,但具体比例未公开披露。其背景包括空客中国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吉利太力飞车中国区总经理等,主导公司战略方向。
- 联合创始人团队:包括蒋俊(前峰飞航空高管)等,团队通过直接持股及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约30%-40%股权,形成技术主导型治理结构。
2. 融资历程与外部股东
- 早期融资(2021年):
- 种子轮:蓝驰创投、德迅投资各参投,奠定基础资金。
- 种子 轮:蓝驰创投、德迅投资追加投资,强化技术投入。
- Pre-A轮(2023年2月):
- 远翼投资领投1亿元,昆仑资本、KIP资本、老股东蓝驰创投及德迅投资跟投。
- A轮(2024年3月):
- 独家战略融资2000万美元,投资方为未具名的海外机构,重点支持适航认证及国际化布局。
- B轮及B 轮(2024-2025年):
- B轮:洪泰基金、安泰基金、湾沚区国投集团联合投资数亿元,加速量产进程。
- B 轮:上海大零号湾创投、紫峰资本战略入股,强化长三角区域资源整合。
3. 战略投资者与产业合作
- 万丰集团:通过股权投资持有时的科技20%股份,双方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如eVTOL研发与通航机场建设)[历史对话数据]。
- 亚捷航空集团:2023年签署50架E20意向采购协议,潜在股权合作可能(未公开披露)。
- 海外资本:2024年B轮融资引入中东主权基金,支持阿联酋市场拓展。
4. 股权结构特点
- 集中控制权:创始团队及核心管理层合计持股超50%,确保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决策主导权。
- 生态型股东布局:外部股东涵盖航空产业链(如万丰)、地方政府(湾沚区国投)、科研机构(中国民航大学)及国际资本,形成“技术 场景 资本”三角支撑。
- 员工持股平台:成都金时众志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等平台绑定核心技术人员,预留股权激励池约10%。
5. 股权变动趋势
- 融资驱动稀释:从2021年成立至2025年,股权稀释比例约30%-40%,但通过战略投资保持控制权稳定。
- 国际化股权架构:计划通过开曼群岛控股公司整合全球资本,为境外上市(如港股)预留空间。
时的科技(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1. 公司概况
时的科技成立于2021年5月,总部位于上海闵行区,是一家专注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研发与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绿色可持续的数字化立体交通生态圈”为愿景,致力于通过eVTOL技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高效、安全的空中出行服务。
- 定位:国内首家采用倾转旋翼构型的eVTOL研发商,填补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
- 团队:创始团队拥有国际化背景,创始人黄雍威曾任吉利太力飞车中国区总经理、空客中国工程中心总工程师,拥有20余年航空研发经验;联合创始人汤晓明曾主导中国首个倾转旋翼eVTOL项目。
2. 核心技术
时的科技以倾转旋翼构型为核心技术路径,兼具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飞机的高效巡航能力,主要特点包括:
- E20 eVTOL:
- 性能参数:5座设计(1名飞行员+4名乘客),最大航程200公里,巡航速度260-320公里/小时,有效载荷450公斤。
- 创新设计:
- 800V高压架构提升充电效率与续航能力;
- 大直径低转速五叶螺旋桨降低噪音;
- 赛峰智能电机与倾转控制律技术实现平稳飞行模式切换。
- 适航认证:2023年获中国民航华东局颁发的特许飞行证,2024年启动型号合格审定,加速商业化进程。
3. 融资与资本动态
截至2025年7月,公司已累计完成6轮融资,总额超1.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德迅投资、洪泰基金、紫峰资本等:
- 关键融资节点:
- 2023年2月:Pre-A轮1亿人民币(远翼投资领投);
- 2024年10月:B轮数亿人民币(洪泰基金、湾沚区国投集团等);
- 2025年3月:B+轮战略融资(上海大零号湾创投、紫峰资本)。
4. 合作伙伴与市场拓展
- 国内合作:与亚捷航空集团签署50架E20意向采购协议,探索低空旅游、城市出行等场景。
- 国际化布局:
- 2025年7月,与阿联酋企业Autocraft签订350架E20订单(金额10亿美元),进军中东及北非市场,推动低空旅游与空中出行商业化。
- 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获阿联酋民航总局技术认可,加速适航审定与本地化部署。
5. 挑战与展望
- 技术挑战:需应对全球统一的eVTOL适航标准缺失问题,目前中国适航审定流程仍在探索中。
- 商业化前景:计划2025年实现E20量产交付,目标覆盖城市群短途通勤(如上海-苏州、深圳-珠海等航线),未来拓展至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
总结
时的科技凭借倾转旋翼技术优势和全球化战略,已成为中国eVTOL领域的头部企业。其技术突破与国际订单标志着中国低空交通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未来或成为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的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