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橡胶机械行业领军企业软控股份(002073.SZ,股价9.12元,市值92.97亿元)交出了2025年“半年考”答卷。
8月19日晚间,软控股份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81亿元,同比增长20.33%,延续了营收端的稳健增长态势。但与营收表现形成对比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3.84%,降至1.46亿元,呈现出营收与利润的反向走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软控股份在全球化扩张中面临多重挑战的写照。尽管公司积极推进中高端和国际化战略,海外业务收入同比激增78.75%,占比提升至31.14%,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损失以及其他因素,侵蚀了公司的盈利空间。
汇率波动影响利润
作为全球橡胶机械行业的领导者,软控股份在2024年被《欧洲橡胶杂志》(ERJ)评为全球橡胶机械企业排行榜第一位,这无疑是其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的有力证明。
2025年上半年,软控股份继续保持了业务扩张势头,实现营业收入38.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33%。从营收构成来看,制造及安装业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达到37.71亿元,同比增长20.86%,软件业收入也稳健增长4.54%。
在产品结构上,橡胶装备系统和橡胶新材料业务均实现增长,其中橡胶新材料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69%。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软控股份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异常抢眼。半年报显示,软控股份国外业务收入达到12.08亿元,同比激增78.75%,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去年同期的20.96%提升至31.14%。
这表明公司“中高端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销网络已遍布欧、美、亚、非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众多高端轮胎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在营收高歌猛进的背后,软控股份的盈利能力却遭遇了挑战。今年上半年,软控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同比下降23.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下降21.19%。
汇兑损益是拖累利润的重要因素,公司财务费用中的汇兑损益本期发生额为1174.56万元,而上年同期为-284.67万元——这意味着本期产生了显著的汇兑损失。半年报也明确指出,“财务费用主要系汇兑损益变动所致,同比增加45.00%。”
“近几年,伴随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产品出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故人民币对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大幅或持续性波动给公司带来的汇兑损益,可能对公司利润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运用金融市场工具来降低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失风险。”软控股份称。
此外,营业成本和税金及附加的增长也高于营收增速。今年上半年,软控股份营业成本为30.17亿元,同比增长20.72%,略高于营收增速。税金及附加从去年同期的1554.43万元激增至1.21亿元,增幅达680%。
经营现金流降六成
在盈利能力承压的同时,软控股份的资产负债表也透露了潜在的资金链压力,主要体现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滑、应收账款持续高企以及存货规模飙升。
作为反映真实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软控股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软控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57亿元骤降60.37%。公司解释称,“主要系经营规模增长带来的采购量增长所致”。
与此同时,该公司应收账款持续高企,回款压力凸显。截至2025年6月30日,软控股份应收账款高达13.66亿元,较上年末的10.37亿元增长了31.7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软控股份在资产构成重大变动说明中解释为“主要系报告期内收入确认增加所致”,但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意味着公司有大量的销售收入尚未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入,资金被客户占用,这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运营资金压力和潜在坏账风险。
对此,公司在风险应对措施中表示将“进一步依法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持续优化公司资产质量”。
除了经营性现金流下降、应收账款上涨,软控股份的存货规模飙升,也在占用大量营运资金。
截至6月底,软控股份存货余额高达79.96亿元,较上年末的69.50亿元增长了15.06%。公司对此解释为“主要系业务规模增长,在产项目增多所致”。
存货大幅增加,表明公司在生产环节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这些产品或项目尚未最终销售或完成验收,导致资金周转效率下降。高额的存货不仅带来了仓储、管理成本,更增加了存货跌价的风险,若市场需求或技术路线发生变化,可能对公司业绩造成进一步影响。
此外,软控股份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36.31亿元,与期初基本持平。然而,其中有21.95亿元货币资金受限,主要为保证金和受限存款等,占比达60.45%。
在半年报中,软控股份表示,面对近几年整体较为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环境,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政策不断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公司产品的销售和收入的增长。公司会及时制定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有效防范机制,同时依托各项优势勤练内功,争取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并且密切关注宏观经营环境和政策的变化,积极快速的处理与应对其带来的风险和挑战。